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óu

游姓来源主要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出自姬姓。春秋时期,周厉王姬胡的儿子姬友,被其兄周宣王姬静封于郑,建立郑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之子偃,字子游,他的孙子游皈以祖父之字命姓,后世子孙皆以游为姓氏。

游姓发祥地在河南境内,唐代南迁至江西、福建一带。其后有渡海赴台者,进而远迁东南亚、欧美地区。如今游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贵州、四川、湖北、台湾等省为多。

游姓历史人物有游吉,春秋郑国正卿,即太叔。相貌俊美而举止文雅,熟悉历史典故,继子产执政。游酢,北宋学者、哲学家。他拜理学大家程颐为师,刻苦读书,学识渊博,是“程门四大弟子”之一。元封年间中进士,再为太学博士。他与杨时初次拜见程颐时,程颐闭目而坐,二人站在门外而不肯离去。等程颐发觉时,门外已积雪三尺。“程门立雪”的典故即由此而来。游酢的主要成就,还在学术方面,他所著的《易说》《中庸义》《论语孟子杂解》等书,尤受学者的推崇。游寿,愤恨清廷腐败,立志革命,素为孙中山所赏识。宣统三年广州起义时,随黄兴攻两广督署牺牲,年仅17岁,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游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零一位。


【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公子偃,字子游,其后以王父字为氏(6,7,11,15,17)。②台湾土著姓(65)。【望】 冯翊、广平(17,21,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64%。尤以贵州、四川、湖北等省多此姓,3省游姓约占全国汉族游姓人口53%,【人】 游皈,春秋时郑大夫(17,21)。【它】 ①台湾游姓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曾被迫使用日本姓游佐。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恢复原姓(65)。②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土著曾有使用安川、西田等日本姓者,在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重新改姓游(65)。


现行较当见姓氏。今北京、上海、内蒙古之乌海、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及峡江、浙江之椒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及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高山族、布依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 “姬姓,郑穆公之子公子偃字子游,其后以王父字为氏。”

春秋时郑有游吉,即子太叔,正卿; 北魏有游雅,广平人,东雍州刺史; 前赵有游子远; 宋代有游九言; 明代有游居敬,云南巡府; 清代有游士凤。

猜你喜欢

  • 读音:Guān【源】 见《集韵》(86)。黄帝时乐官泠沦氏,亦作伶伦氏,其后有沦、伶、泠、伦四氏,以别支系(12,15,21,63)。罕见姓氏。《康熙字典》 收载,其注云:“姑顽切,音 ‘鳏’。姓

  • 習佳

    读音:Xíjiā【综】 清镶白旗满洲蓝翎长景福之继妻为习佳氏(260)。

  • 读音:chì【音】 又音棘(Jì)(1,21,60)。【源】 见《姓苑》(60)。【变】 亦作〔勑〕(16)。【望】 辽东(12,17,60,418)。【布】 广西都安(288)、浙江开化(310)、

  • 敬顯

    读音:Jìnɡxiǎn【综】 敬显儁,字孝英,北齐平阳人,从神武帝平寇乱,累功为兖州刺史,见《奇姓通》(20,63)。按,敬显儁,唯《奇姓通》作复姓敬显,而诸姓书均作姓敬,名显儁。疑《奇姓通》有误,今

  • 愛新覺羅

    读音:Àixīnjuéluó【源】 清时皇室姓,发祥于东北长白山之东鄂多理城,族名满洲(23)。【变】 ①清末以后,居于北京等地改姓金、罗等;居于辽宁新宾等地改姓肇、罗、依等;居于辽宁辽阳等

  • 吴瞿

    读音:Wúqú【源】 彝族姓。属阿尔家支(375)。

  • 烏萬

    读音:Wūwàn《中国姓氏大全》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其注云: “罕见复姓。”未详其源。

  • 读音:Dǎn【源】 ①中牟(春秋时卫地,故城在今河南鹤璧西)有士曰胆胥己请见之,见《吕氏春秋》(63,86)。亦见《中华大字典》(91)。②满族姓。【布】 山西平陆(298)、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

  • 合博

    读音:hé bó【源】 汉时功臣胡不害封合博侯,因氏,见《姓考》(17)及《路史》(60,62)。【变】 亦作〔合傅〕(11,20,63)。【人】 合博兴,汉昭帝时将军(15,21)。历史上罕见复姓。

  • 读音:Yú俞姓相传为黄帝臣跗之后。黄帝时有名医跗,医术高超,精于脉经。古“俞”字与“腧”字相通,又腧为“脉之所注”,俞又同痊愈之愈同音,故跗又称俞跗,其后人为光大先人医术,称为俞氏。另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