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星
【源】 出于浩生氏,亦即〔皓星〕(60,62)。【望】 陇西(17,418)。【布】 汉时鲁国有浩星氏(60,62)。【人】 浩星赐,汉时人,见《汉书·赵充国传》(6,17,21)。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云:“出於浩生氏,亦即皓星氏。汉时鲁有浩星氏。”
汉有浩星公,治《榖梁》; 又有浩星赐,赵充国之友。
【源】 出于浩生氏,亦即〔皓星〕(60,62)。【望】 陇西(17,418)。【布】 汉时鲁国有浩星氏(60,62)。【人】 浩星赐,汉时人,见《汉书·赵充国传》(6,17,21)。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云:“出於浩生氏,亦即皓星氏。汉时鲁有浩星氏。”
汉有浩星公,治《榖梁》; 又有浩星赐,赵充国之友。
读音:Wūléngwū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南村辍耕录》译作“兀鲁兀”。
读音:Shābǐqìn/Sabicin【综】 蒙古族姓。汉姓为勺,内蒙古巴林右旗都希苏木有此姓(384)。
读音:Xīn辛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封地名为姓,出自姒姓,夏王启封庶子于莘,建立莘国。后世子孙遂以地命姓,为莘姓。由于莘、辛音近,遂有辛姓。二是出自改姓,黄帝后代高辛氏后改姓辛。三是少
读音:huāng【源】 古有旷国,见《国名纪》。系帝喾之子所封之国。后语讹为荒氏(17)。亦见《姓苑》(7,9,12,15)。【望】 庐江(17,418)。【布】 大陆南方有此姓(91)。现行罕见姓氏
读音:Mòěrjí【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叶赫(23,63,180,260)。 【变】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呼什塔之妻为莫尔劼氏,正黄旗满洲马甲瑚宝之妻为莫尔哲氏(260),〔莫尔劼〕、〔莫尔哲〕等似均
读音:Miègā珞巴族姓氏。出自义都部落,本氏族名,以为氏。见 《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读音:Kuàng【源】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景颇族亦有此姓。【布】 安徽淮南(362)、陕西城固(383)、台湾台中(68,261)、云南畹町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
读音:máo chéng【源】 春秋时邾子之支庶有茅成氏,见《姓考》(17)。【变】茅成子即茅夷鸿(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路史》 云: “小邾子后有茅成氏。”
读音:Bùliè【源】 金时人姓(23,63)。【人】 布埒库,金章宗时寿州同知军州事,死难赠昭勇大将军(23)。金时女真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金史》有布埒·库,寿州同知军州事,死赠昭
读音:Fúsìlóng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后周大将军伏俟龙惠。”或作“伏侯龙”。盖侯、俟形近而讹,真伪莫辨,姑兼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