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ǒng

【源】 ①永,春秋时楚大夫采邑(即永州,故城在今湖南零陵),因氏(17,60)。亦见《姓苑》(6,9,12,15)。②清时甘肃洮州厅洮州卫著逊族番永鲁劄剌肖,姓永(72)。③清满洲人有此姓,以父之名为氏(180,181)。④新疆锡伯族永妥里氏、莫图里氏,汉姓均为永(201)。⑤景颇族姓。【望】 零陵(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永石公,汉时人,见《奇姓通》(21)。永铭,明时广西阳朔人,洪武举人(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及阳泉、新疆之塔城、湖北之武昌、老河口、福建之浦城、广西之灌阳、广东之吴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锡伯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姓氏考略》注引 《姓考》 云: “楚大夫采邑,因氏。望出零陵。《列仙传》有永石公。” ② 《姓氏词典》 注引 《希姓录》 云: “滇有此姓。”③锡伯族之永姓,由永托哩氏所改,盖取“永托哩”之首音,谐以汉字“”而为单姓。见《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

猜你喜欢

  • 三

    读音:sān miáo与“三苗”同。《路史》中三苗作三。

  • 倭徹赫

    读音:Wōchèhè【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哈达(23,63,180,260)。【变】 后改为魏氏(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哈达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或改为

  • 阿會

    读音:Āhuì【源】 阿会氏为宇文氏之别族,后属突厥,见《周书》(17,60)。历史上鲜卑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周书》阿会氏,宇文氏之别族,阿会氏者,最为豪帅,五

  • 伊奇哩

    读音:Yīqílī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据《元史·太祖纪》 云: “伊奇哩部人巴图遇地,与之同盟。” 巴图,即以部为氏。②或以名为氏。其又注云: “琳沁巴

  • 读音:tà【源】 突厥部有蹋氏,或系鲜卑蹋顿(即辽西乌桓酋)之后,见《姓氏寻源》(60,62)。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 《姓氏寻源》注其源: ①“突厥部有蹋氏。”②“亦或鲜卑蹋顿之

  • 堂阳

    读音:táng yáng商王太丁封母弟才于堂阳,为堂阳氏。(见《路史》)

  • 读音:Dǐng【综】 见《新编千家姓》(73)。或系鼎姓所改(91),或系项姓之讹。浙江上虞(279)、台湾台中(64)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Xián【源】 ①见《姓苑》(17)。②明时会川卫(故治在今四川会理)土官有贤氏,原云南东僰种(白族先民),当系汉建武时哀牢王贤栗之后(60,62)。③清时满洲人姓(260)。④傣族姓(205)

  • 读音:shè突厥以别部典兵者,曰设大臣。(见《唐书·突厥传》)以官为氏。

  • 蒲苴

    读音:Pújū《姓氏词典》 引 《姓氏急就篇》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称:“《列子》有蒲苴子。”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