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Ōu

【源】 ①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乌程(故域在今浙江湖州南20里之故菰城)欧馀山(今升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8,17,60,62)。一说,越王无疆之裔东越王摇,镇守东欧,称东瓯王,其后有欧氏(7)。②苗族吉学氏汉姓为欧、贺(116)。③水(125)、白(140)、满、蒙古(344)、土家(387)、台湾土著(65)、侗、壮等民族均有此姓。【变】 亦作瓯(7,17,24)。【望】 平阳(17,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6%。尤以广东、湖南等省多此姓,2省欧姓约占全国汉族欧姓人口61%。【人】 欧宝,汉时安城人(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泸水、陇川、兰坪,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怒、水、瑶、苗、侗、土家、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 云: “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乌程欧馀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注引《唐书·宰相世系表》 亦云: “出自姬姓 (按: ‘姬’误,当作 ‘姒’),夏少康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疆,为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 ②又,欧冶子之后有欧冶氏,亦有欧氏,后或 “音讹” 而为 “” 氏。③或与“” 同。郑樵注 “” 云: “亦作 ‘欧’。东瓯王之后也。” 《史记·东越传》载: “ (汉) 孝惠三年,举高帝时越功,闽君摇功多,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称东瓯王。” 东瓯故城在浙江永嘉县西南三十里。④傈僳族之欧姓,则源於“欧扒”、“欧撇扒”。“欧扒”,汉意指熊氏族,当源於原始氏族图腾,以之命(氏)族,以族为姓; “欧撇扒”,汉意为菜氏族,用为姓。后或取其首音谐以 “”字而为单姓。⑤彝族之欧姓,系欧其 (或作 “偶琪”) 氏所改。盖取 “欧其” (偶琪) 之首音,谐以汉字 “”而得。

汉代有欧宝,平都人; 宋代有欧庆,乾德人,永春知县; 明代有欧大,顺德人,国子博士。

猜你喜欢

  • 藹焉力

    读音:Ǎiyānlì【源】 南北朝时柔然一部,以部为姓(425)。

  • 同提

    读音:Tóngtí【源】 夷姓(17,62)。实乃西羌人姓,同提、同��、同蹄皆为铜鞮氏之后,以区别支庶,取同音字为氏(25)。【望】 渤海,见《集韵》(17)。罕见复姓。

  • 读音:Shì【源】 悉达太子成道,改姓释(60)。此姓之祖先为信佛者(91)。【望】 天竺(17,418)。【布】 江西宁都(280)、浙江萧山(209)、台湾(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释

  • 兀里坦

    读音:Wùlǐtǎn【源】 金时女真人姓(71)。【望】 广平(71)。

  • 读音:Chén【综】 源出不详。见《单县志》(15,21)。今大陆仍有此姓。【人】尘铎,明时山东单县人,洪武举人,任监察御史(21)。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源。明代有尘铎,洪武庚

  • 读音:wèi【源】 汉时匈奴以其弟位侍为于寘王,其后或有以“位”为氏者,见《汉书·西域传》(60,62)。【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位安,明时掖县人,嘉靖二年贡士,任训导(15,21,24

  • 務婁

    读音:Wùhóu【源】 春秋时莒大夫之后有务娄氏(8,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路史》注云:“莒后有务娄氏。”莒,周所分封之诸侯国,己姓;一说为曹姓。其地在今山东

  • 读音:Yā/Ia【综】 亦作丫,见《新编千家姓》(73)。

  • 偶羅

    读音:Ŏuluó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马边、峨边等地有分布。此姓系马边、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读音:Huì【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安徽淮南有此姓(362)。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忻州、榆次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新编千家姓》 亦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