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Kē

柯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自姬姓。春秋时有吴国公子柯卢,其后代以“”字为姓氏。二是北魏柯拔氏改姓柯,其后世子孙遂为柯姓。三是古代羌族、鲜卑族中都有柯姓,其后代子孙亦为柯姓。

柯姓主源有两支,一支源起于河南,一支源起于浙江。秦汉魏晋时,柯姓在济阳郡(今山东东明、河南兰考一带)、齐郡(治今山东淄博)、河南郡(治今河南洛阳)、钱塘县(治今浙江杭州)繁衍生息,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并以此四地为主源,逐渐散居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唐至宋时期,均有柯姓进入福建。宋元之际,柯姓遍及江西、广西、广东、四川、湖南、湖北等南方诸省区。明以后,有柯姓移居台湾。如今,柯姓尤以浙江为多。

柯姓历史人物有柯九思,元朝著名书画家。好学苦读,长于书画,尤精枯木、墨竹,师法宋代文同、苏轼。又善于鉴别金石书画,元朝宫廷所藏珍品鉴定多经其手。柯维骐,明朝历史学家,专心研究宋史。合《宋史》《辽史》《金史》为一书,以宋朝为正统,附以辽、金。埋头著书20年撰成《宋史新编》。柯乔,明代民族英雄。嘉靖八年进士。为政恪尽职守,建集市,设浮桥,办学校。爱民如子,百姓为他立生祠。任职福建时,加强浙闽海防军务,抗击葡萄牙殖民者,打击走私。后因触犯权贵,蒙冤入狱。

柯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六十四位。


【源】 ①春秋时吴公子柯卢之后,以名为氏,见《广韵》(60,62)。亦见《姓苑》(11,12,17)。②春秋时齐太公之裔,见《路史》(60,62)。齐大夫食采于柯泽(故城在今河南内黄东北),其后因以为氏,见《姓考》(17)。③西羌人姓(60)。④鲜卑人姓(60)。⑤北魏时改代北柯拔氏为柯氏(9,11,12,17,70)。⑥裕固族卡勒嘎尔氏,汉姓为柯(198)。⑦维吾尔族仿汉姓,取本名第一字母为姓,有柯姓(246)。⑧满(344)、彝(130,380)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济阳(17,21,418),钱塘、齐郡、河南(7,21,60)。【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浙江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柯姓人口49%。【人】 柯隆,南齐时钱塘人,尚书仆射(2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新疆之塔城,湖北之监利、老河口,江西之崇仁、峡江,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锡伯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引《姓苑》云: “吴公子柯芦之后。”此当以名为氏,系出姬姓。望出钱塘。“柯芦”,《广韵》 作“柯卢”; 《韵会》作“柯隆”。② 《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 “齐太公后有柯氏。”史称田和为齐太公,虞舜之裔,此则系出妫姓。望出齐郡。③郑樵据《河南官氏志》 云: “柯拔氏改为柯氏。” ④《姓氏考略》 又云: “羌及鲜卑俱有柯姓。” ⑤为锡伯族科勒特斯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汉字“”而为单姓。

宋代有柯梦得; 又有柯述,南安人,朝散大夫;元代有柯九思; 明代有柯潜,莆田人,文学家; 清代有柯维贞,诗人。

猜你喜欢

  • 博爾濟斯

    读音:Bóěrjìsī【源】 清蒙古八旗姓。凡三派,出乌鲁特、克什克腾、察哈尔等地(23,63)。清代蒙古族姓氏。散处乌噜特及克什克腾、察哈尔地方,乃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民族略》收载。

  • 锡理

    读音:xī lǐ宋勃泥国王姓锡理氏。(见《宋濂集》)

  • 閼氏

    读音:Yānzhī《姓氏词典》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阏氏,汉时匈奴单于之妻的称号。” 后世或有以此为姓者?

  • 喀喇寬

    读音:Kālǎkuān【综】 清驻防呼伦贝尔正白旗中有喀喇宽氏(259,260)。

  • 宜特黑

    读音:Yítèhēi【综】 清满洲人姓。宜特黑隆福,清满洲正红旗人,嘉庆年间历任哈密办事大臣、库车办事大臣、宁夏将军(254)。

  • 腳臘

    读音:Jiǎolà珞巴族姓氏。出自苏龙部之石脚氏,今有脚腊·嘎克者。见 《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 读音:Shū【源】 见《万姓统谱》(15)。【布】 大陆有此姓(233)。【人】 铢炫,明时德兴人,弘治中举人(15,21)。罕见姓氏。《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收载并注此音。《康熙字典》亦收,其引

  • 读音:Mí【源】 见《中国姓氏集》(62)及《中国姓氏汇编》(75)。《姓氏词典》据《中国姓氏汇编》收载,未详其源。

  • 阿拉特

    读音:A-lātà【综】 德昂族姓。世居云南潞西三台山邦外,汉姓为来(146)。

  • 读音:Chǎo【源】 见《姓氏考略》(60,62,63)。【布】 清时陕西高陵县有此姓(60,91)。《姓氏词典》引 《明史》收载,“明有炒花”,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