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áng

杭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姒姓。大禹封支子于余航国(今浙江余杭),其后人便以国名命姓,称作航姓,后来以木旁代替舟旁,遂成杭姓。二是源于抗姓,抗、杭同源,属于改抗姓为杭姓。

杭姓发祥于安徽宣城一带。东汉东乡侯杭徐的后人为避五代兵革之乱,从云阳迁至余杭泊水湾。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杭氏都以安徽、浙江为聚居之地。后因战乱等原因,逐渐向沿海地区迁徙。当今杭姓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和东北地区。

杭姓历史人物有杭徐,东汉丹阳人。初任宣城守长,所管地区社会秩序良好,盗贼全无。政绩卓著,后升为中郎将,因功封东乡侯。杭淮,明朝人。志洁行廉,诗风清峻。与其兄杭济并负诗名,著有《双溪集》。杭世骏,清朝著名学者,雍正年间举人。博览群书,擅长诗文,乾隆年间举博学鸿词,为翰林编修,官至御史。曾校勘武英殿本“十三经”“二十四史”,纂修《三礼义疏》。著有《石经考异》《史记考异》《汉书疏证》等。

杭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八十三位。


【源】 ①春秋时越王之后有杭氏,见《姓考》(17,62)。②《说文》云:杭为抗之重文,故抗、杭原为一字(60)。杭氏出自抗姓。③蒙古族姓,居内蒙古太仆寺左旗(255)。【望】番阳(17,418),丹阳(6,60)。【变】一作邟(17)。【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杭徐,一作抗徐。汉时丹阳人,长沙太守,封东乡侯(21)。杭琪,明时山东人,洪武中任户部尚书(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鱼台、平度、东平、龙口,新疆之塔城,江西之崇仁,广东之高要,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初见于 《姓苑》,称:“杭氏望出丹阳,汉有长沙太守杭徐。”据此,《姓氏考略》 云: “ 《后汉书·度尚传》 作 ‘抗徐’; 《江南通志》作 ‘杭徐’;《尚友录》抗徐、杭徐并收; 《图书集成·氏族典》承之; 《通志·氏族略》 ‘抗氏’ 下云:‘后汉泰山都尉抗徐。’; ‘杭氏’ 下云: ‘宋杭开,饶州人。’ 是杭姓殆始于宋时。考 《说文》 ‘杭’ 为‘抗’ 之重文。徐铉云: ‘俗作胡郎切’。是抗、杭本一字也。”

《尚友录》 云: “杭、馀杭商者,吴中多此姓。”则此当以地为氏。

宋代登科杭开,饶州人; 元代有杭和卿,钱塘人; 明代有杭济,宜兴人,诗人; 清代有杭世骏。

猜你喜欢

  • 读音:Chǐ【综】 古善听者䚦俞,见《列子》(7)。《姓氏词典》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列子》有“古善听者䚦俞。”《汉语大字典》音“zhì,《广

  • 惹子

    读音:Rězǐ【综】 彝族姓。四川凉山普格有此姓(210)。

  • 姿

    读音:Zī现行罕见姓氏。《姓氏词典》据《山西省革命烈士英名录》收载,其注称: “今山西朔县有此姓。”未详其源。

  • 終古

    读音:Zhōnggǔ【源】夏王桀之内史(即太史令)终古,其后因以为氏,见《风俗通》(1,6,7,12,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风俗通》 云: “终古,桀内史也,因

  • 读音:chè【源】 见《姓苑》(17)。【望】 陇西(17,418)。【变】 作〔〕(17),误(80)。《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收载。其注引 《集韵》云: “㿭, 姓

  • 吕相

    读音:lǚ xiàng【源】 ①战国时魏宣子,即晋吕錡之子吕相(著《绝秦书》,卒谥宣子)之后有吕相氏,见《姓考》(17)。②秦相吕不韦,本阳翟人,子孙以贵氏焉(6,12,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

  • 赫書

    读音:Hèshū【源】清满洲八旗姓。原为金时人姓(23)。凡二派,出叶赫、吉林乌拉等地(23,63,180,260)。【变】清宗室觉罗广德之妻为和舍氏(260),〔和舍〕似即赫书之异译。历史上少数民族

  • 读音:Tóng【源】 同彤,见《集韵》(86),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收载,其注称: “姓。《集韵·冬韵》: ‘彤,《说文》: 彤饰也。……又姓,或作蚒。’”

  • 读音:hán【音】 亦音Qiān(60)。【源】 见《姓苑》(7)。春秋时楚有馯姓(60,62)。【望】 吴郡(17,418)。【变】 亦作〔馯臂〕氏(7),误(21)。【人】 馯臂,字子弓,春秋时楚

  • 同官

    读音:tóng guān【源】 见《姓苑》(7,60)。有同官县(故城在今陕西西安),必其先以邑为氏(70,60)。一云,取同官为僚之义为氏(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引 《姓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