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Suǒěr【源】 彝族姓(375)。
读音:bó【源】 ①以地为氏(60,62)。博,齐之聊摄,秦为东郡,隋以博平县建为博州(故城在今山东泰安东南)(7)。②明时云南亦佐土把事为博氏(253)。【望】广平、淮南(17,60,418)。【布
读音:xiào【源】 系自姜姓。春秋时齐孝公支孙之后,以谥为氏,见《风俗通》(1,6,7,11,17)。【望】 平原(17,418)。【布】 浙江萧山(209)、广东(92)、安徽淮南(362)、江苏
读音:Shūdài【源】 舜臣伯益之后,见《路史》(60,62)。系自嬴姓。春秋时晋献公之臣赵夙,字叔带,其后以字为氏(6,7,12,17,60)。【人】 叔带子庄,春秋时齐大夫(6,12)。历史上罕
读音:Nā那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楚国灭掉商王武丁后裔权国(今湖北当阳),将权人迁往那处城,后形成那姓。那姓发源于湖北,望族居于丹阳(今安徽宣城)、京兆(今陕西西安)、天水(今甘肃通渭)。那姓历
读音:Sīxīng【综】 春秋时宋国有司星子韦,见《左传》(11,17)。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引《中国姓氏集》收载;《姓氏词典》引《姓觿》亦改,未详其源。
读音:Xī【综】 亦作喜氏(91)。见《新编千家姓》(73)。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昌乐、山西之忻州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词典》 引 《姓谱》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Páoxī/Paochi【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读音:xī duō【源】 唐时吐蕃腊成酋有悉多姓,见《唐书·韦皋传》(60,62,63)。历史上吐蕃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 《唐书·韦皋传》注云: “吐蕃腊城酋有悉多氏。”唐代有悉多干、
读音:Róngqǐ【源】 春秋时荣启期,后因以为氏,见《庄子》(17,62,63)。《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引 《姓觿》云: “ 《庄子》有荣启期,后因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