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ēng

曾姓主要是以国名为姓氏,出自姒姓。夏王少康封少子曲烈于鄫,建立鄫国。后国灭,子孙后代遂用原国名“”为氏,后去邑(阝)旁为曾,表示离开故城。

曾姓最初发源于今山东苍山西北一带。西汉末年避乱迁入江西、广东。魏晋南北朝时期,浙江、四川、河南、湖北已有曾姓居住。唐朝时期,曾姓遍布全国,成为中国著名大姓之一。元明时期,曾姓有渡海赴台湾者,进而远迁东南亚、欧美地区。如今曾姓在我国人口众多,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江西等省为多。

曾姓历史人物有曾参,春秋末鲁国人,孔子弟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以孝顺著称,奉养父亲必有酒肉,撤下必请父亲允许,孟子称为“养志”。后被尊为“宗圣”。曾巩,北宋文学家,江西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宋朝嘉祐年间进士,曾经奉诏编校史官书籍,官至中书舍人。他是欧阳修的学生,也为王安石所赏识。其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是古文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作品《元丰类稿》。

曾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八十五位。


【源】 系自姒姓。鄫为子爵国,沂州承县(故城在今山东枣庄)东80里故鄫城是也。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鄫。周襄王六年,莒灭鄫,鄫太子巫仕鲁,遂去邑为曾氏,见《世本》(4,6,7,17,60)。②京(104)、彝(130)、土家(387)、布依(131)、满(344)、苗、黎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鲁国、卢陵、东鲁(17,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9%,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江西等省多此姓。4省曾姓约占全国汉族曾姓人口66%。【人】 曾参,春秋时孔子弟子(15,21)。【它】 台湾省曾姓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曾被迫改用曾根、曾我、曾山、曾田等日本姓,这些日本姓中乃含有曾。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全部恢复原姓(65)。


现行罕见姓氏。今甘肃之酒泉市有分布。酒泉市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按: 曾,作为姓氏多读zēng; “”之céng姓,可能因方音而异读,疑即zēng姓。或为zēng姓之分族。)

猜你喜欢

  • 師祁

    读音:Shīqí【源】 春秋时楚国有师祁氏(60,62)【人】 师祁黎,春秋时楚国人(12,17)。师祁番,汉时郎中(12,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郑樵将其归入“以官、名为

  • 瑪察

    读音:Mǎchá【源】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赛音、索伦等地(23,63,260)。【变】清镶白旗满洲护 军德楞太之妻为马察氏(260),〔马察〕似即玛察之异译。清代满族姓氏。世居赛音、索伦地方,

  • 读音:Xiǎn《姓氏词典》 引 《姓谱》收载,未详其源。

  • 賀拔

    读音:Hèbá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与后魏同出阴山,世为酋长。代北人谓地为 ‘拔’,言总有其地,而人相贺,因以为氏。”《中国姓氏大全》 称: “后改姓贺。

  • 读音:Yú【源】见《集韵》(15,62,63)。《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 海干

    读音:Hǎigān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读音:yōng【源】 ①雝即雍,地名(24)。雝伯入周,后有雝氏(8,60,62)。②宋之雝氏,本姞姓,见《元和姓纂》(60,62)。【人】 雝子,周时人。邢侯与雝子争田,见《国语》(21,24)。雝

  • 读音:Píng【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江苏武进(314)、河南潢川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辽宁之清原、河北之涉县、河南之新乡、山西之晋中地区有分布。

  • 读音:xù【音】 又音处(Chù)(17)。【源】 ①古有畜国,周时为邢侯邑,后又并入于晋,见《姓考》。楚雍子奔晋,晋侯与之鄐(故城在今河北邢台境内),后因氏,见《左传》(17,62)。②系自嬴姓。春

  • 額思古羅特

    读音:sīɡǔluótè【综】 清镶黄旗蒙古马甲额尔葛穆喜之妻为额思古罗特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