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Qiáng

强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源于姬姓,是黄帝玄孙禺彊的后代。二是郑国大夫强之后。三是源于姜姓,齐国公侯公孙强之后。四是少数民族姓氏。如十六国时前秦苻坚后代姓强。

强姓起源于今河南新郑,历秦汉两代,强姓在今安徽宣城一带形成大族,昌盛为强姓丹阳郡望。魏晋南北朝时期,强姓已分布于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安徽等地,丹阳郡强姓也有入迁江苏、浙江者。唐时强姓播迁到南方各地,元灭宋时,强姓遍布福建、江西、广东、四川等南方省份。明末,山西强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山东、江苏、陕西等地。自清代至今,强姓遍及东北、西北、西南各地。如今,强姓尤以安徽为多。

强姓历史人物如强蒙,唐大历中江南隐士,在湖州参与颜真卿、皎然等数十人之联唱,后结集为《吴兴集》。强蒙精通《论语》,善医术。强至,字几圣,杭州人。宋仁宗庆历进士。善诗文,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为《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作序,已佚。强行建,清朝人。家贫好学,工诗书,善篆刻,著有《印管》《印论》等书。

强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三十六位。


【音】强氏有襁(Qiǎng)、蔷(Qiáng)二音(17)。且源出不同(63)。参见强(Qiáng)姓。 【源】①春秋时郑大夫强之后,见《姓苑》(17,60)。②金时女真人都烈氏汉姓为强(71)。③清时满洲人姓,世居辽阳(23)。又,清满洲八旗姓强恰哩氏,后改为强氏(180)。 【望】丹阳(17,60,418)。 【变】亦作彊、〔弜〕(17)、〔強〕(61)。 【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安徽多此姓。 【人】强瞻,汉时人(11,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南之卢氏、甘肃之徽县、四川之南江等地有分布。《姓氏词典》 引 《广韵》 收载; 《姓氏考略》 亦收并注其源: ①其注引 《姓苑》云: “ 《左传》郑大夫强鉏之后。”望出丹阳。 ②又注云: “夷姓。前秦苻坚后(有)强氏。”苻坚,古代氐族人。或音qiáng,亦姓。

猜你喜欢

  • 子楊

    读音:Zǐyáng【源】 春秋时鲁季桓子之子穆叔,其后为子杨氏(4,6,12,60)。【变】 一作〔子扬〕(6)、亦作子阳(17)。【人】 子杨窗,春秋时楚国人,见《左传》(11)。历史上罕见复姓。《

  • 读音:Tǎo【源】 契丹人姓(60,62)。【布】 北京通县、江西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契丹酋帅姓。”

  • 读音:Chōu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①其注引 《风俗通》云: “晋大夫郤犫之后。”望出陈留。②“一云古州、犫字通,犫姓即州姓。”《郑通志·氏族略》作“犨”; 《姓氏词典》以

  • 读音:Áo【综】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江西新干(400)、黑龙江呼玛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湖北之老河口、江西之新干、广东之高要、广西之田林、云南

  • 女叔

    读音:Nǚshū【源】 周时陈大夫原仲女叔之后,以字为氏,见《姓源》(17,62)。【人】 女叔侯,春秋时晋国大夫(17,63)。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收载,其注云: “春秋时晋有女叔齐、

  • 读音:shuò【源】 ①古有朔易国,因以为氏,见《姓源》(17)。②春秋时宋国乐朔之后(60,63)。【望】 南阳(15,21,418)。【布】 四川成都、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四

  • 读音:Xiù【源】 见《古今姓氏书辨证》(7,9)、《清稗类钞·姓名类》(30)。【望】 马岭(17,418)。【布】 四川成都有此姓(91)。【人】 绣君宾,汉时马岭人,以侠名闻州郡,恂恂廉退,有君

  • 读音:ruì锐为微子后。(见《路史》)齐有锐司徒,主锐兵者。(见《左传》)升平中,鲜卑有御史中丞锐管。(见《广韵》)

  • 读音:Lái【源】 ①系自子姓。商之支孙食采于郲(即时来,故城在今河南郑州西北旧荥泽城),因以为氏。其后避难去邑为来氏,见《风俗通》(1,11,21,60)。《史记·殷本纪赞》亦云,契为子姓,其后分封

  • 读音:Cuō《姓氏词典》 引 《元史》 收载。“元有撮及班”,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