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tài

【源】 ①周文王四友之一太颠之后,见《元和姓纂》(6,12,60)。一说,文王四友为闳夭、太公望、南宫适及散宜生,太颠亦作泰颠,似非四友之一,仅为周文王之贤臣(62)。②高车薛干部有太姓(242)。高车为古代民族铁勒之别称,因铁勒所用车轮高大,故名(84)。③朝鲜族姓。【变】 与泰氏同(7)。【望】 京兆(60,418),咸阳(21)。【布】 山东新泰(359)、河南温县(284)、安徽淮南(362)、云南泸西(374)、东川(380)、台湾屏东(64,68,261)、河北三河(285)、乐亭(334)、张店、四川汉源(336)、会理、天津、内蒙古呼和浩特、辽宁锦州、吉林延吉、青海等地均有此姓。【人】 太相温,东晋时石敬瑭之部将(2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今黑龙江之嫩江县,辽宁之清原,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围场,山东之昌乐,山西之太原、大同,湖北之老河口,云南之邱北、路南等地均有。汉族,朝鲜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郑樵注云:“文王四友太颠之后,咸阳有此姓。” 此以名为氏。“太颠”,或作“泰颠”。周文王时贤臣。望出京兆。

元代有太卜、太平讷; 明代有太溥,文昌知县。

猜你喜欢

  • 读音:Yáo【源】 咎繇,即皋陶(东夷首领),其后有繇氏,见《风俗通》(1,7,15,17,60)。【变】 亦作睾、〔��〕(17)。【人】 繇延,汉时西郡督邮(21)。繇

  • 读音:Nài【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中国姓氏集》(62)和《新编千家姓》(73,91)。【布】 河南登封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陕西之韩城、河南之郑州、广东之丰顺、广西之灌阳

  • 棠溪

    读音:Tángxī【源】 春秋时吴国传二十四世而灭于越,其后有棠谿氏,棠溪氏、唐谿氏等(19,21)。【变】 亦作〔堂溪〕、〔唐溪〕(7,21),而别于棠谿。【人】 棠溪典,汉时颖川人,五官中郎将(6

  • 出连

    读音:chū lián乞伏国仁之先,如弗斯引、出连、叱灵三部,自漠北出阴山,因姓出连氏。(见《西秦录》)出连氏后改为毕氏。(见《魏书·官氏志》)

  • 冬果爾

    读音:Dōngguǒěr【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科尔沁地方(23,63,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科尔沁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读音:zhǎng【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大夫党氏之后,以音掌,故从音改(6,17,21,60)。 齐公族之后有掌氏(17)。【望】 琅邪、敦煌(17,60,418)。【布】 江西崇义(381)、萍

  • 鮑俎

    读音:Bàozǔ【源】 代北复姓(7,12,44,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未详其他。

  • 阿会

    读音:ā huì阿会氏,宇文氏之别族。阿会氏者,最为豪帅,五部皆受其节度,役属于突厥。(见《周书》)

  • 海望

    读音:Hǎiwàng【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 北官

    读音:Běiguān【源】 见《姓苑》(7,9)。《姓氏词典》 引 《姓解》 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其为 “北宫” 氏之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