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吕
【源】 代北姓(27,60,70,242)。本出蠕蠕,号俟吕邻,入魏随方音变为叱吕引,或省称叱吕,见《官氏志疏证》。考此氏当出俟吕邻部,为高车一部,其先或有入居蠕蠕者,后归魏。并非出于蠕蠕(242)。【变】 ①亦作叱闾氏(60,62)。②后改为吕氏(7,12,17,27,70)。【人】 叱吕勤,北魏高祖太和十三年,蠕蠕别帅,率部内附(27,70,242)。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改为吕氏。或作“叱闾”。
【源】 代北姓(27,60,70,242)。本出蠕蠕,号俟吕邻,入魏随方音变为叱吕引,或省称叱吕,见《官氏志疏证》。考此氏当出俟吕邻部,为高车一部,其先或有入居蠕蠕者,后归魏。并非出于蠕蠕(242)。【变】 ①亦作叱闾氏(60,62)。②后改为吕氏(7,12,17,27,70)。【人】 叱吕勤,北魏高祖太和十三年,蠕蠕别帅,率部内附(27,70,242)。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改为吕氏。或作“叱闾”。
读音:shì gài【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大夫士丐之后,见《元和姓纂》(7,12,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姬姓,晋士氏之子士丐之后也。”此以名、氏为氏。
读音:Xiànqiū【源】 献丘,地名(或即献县,故城在今河北献县)。以地为氏(60,62)。亦见《姓苑》(7,9,12,17)。【变】 一作〔献邱〕(12,1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
读音:Fèiyětóu【源】鲜卑族中一支宇文部之姓,见《唐书·氏系表》(17)。宇文为鲜卑族一支,东汉桓帝时,檀石槐分鲜卑为东、中、西三部,以右北平东至辽东为东部,宇文世为东部大人,后建立北周。 【变
读音:Gé【源】系自姚姓。周时遂国,舜之后,其地在今山东宁阳西北与肥城接界处之遂乡,春秋时灭于齐(62)。遂有四族:因氏、颌氏、工娄氏、遂氏(7,9,11,15,60)。 【望】齐郡(418)。罕见姓
读音:Yīlūlèkūn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本为部落名,“以部为氏”。《元史·孝友传》有玛雅勒呼,即姓此氏。
读音:tóng【源】 ①童国之后(17)。东汉时有侯国僮,故城在今安徽泗县东北。童国或即僮国。或童氏从人以别其族(12,15,60)。②满族姓。【望】 丹阳(17,60,418)。【布】 安徽淮南(3
读音:Qiáo【源】 傈僳族姓。以荞麦为原始图腾的氏族之姓(228)。亦见《新编千家姓》(73,91)。【布】 云南(228)、山西大宁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围场,湖北之武昌、利川
读音:Yǔbǐsàrìsāng门巴族姓氏。属历史上门巴父系姓氏。《中国人的姓名·门巴族》有载,未道其详。
读音:Yīng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邱北,山西之方山、榆次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词典》据《简明中国通史》注云: “源于远古原始
读音:Wèigǔtú【综】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七楞格之妻为卫古图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