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Kuāng

匡姓的来源有两个。一是以采邑为姓氏,春秋时句须为鲁国匡邑之宰,其子孙以邑名为姓氏。二是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匡(今河南),后世子孙遂以邑名为姓氏。

匡姓发源于山东、河南。汉代迁徙于江苏、安徽、山西。魏晋南北朝时期散居于黄河中下游,唐朝时,湖北、湖南、四川、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已有匡姓人家居住。明初,匡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等地。清代山东匡姓闯关东进入东三省。如今,匡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等地为多。

匡姓历史人物有匡裕,周朝人,生来聪慧通灵,成年学道,据说得神仙术,隐居山中,结庐而居。定王派人征召,却只见草庐。当地人便叫此山为“匡山”,又叫“庐山”。匡衡,西汉经学家。少年时家境贫寒而好学,曾凿壁借邻居家灯光读书,成年后善说《诗》,人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官至丞相,封乐安侯。他认为民风败坏是因朝廷、官吏腐败,主张整治吏制,举荐贤良,铲除奸佞,崇尚仁义礼让。匡源,清朝学者。清道光年间进士,继任翰林院编修,曾先后任江西、山西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咸丰帝病危,为“顾命八大臣”之一。同年,同治帝即位,两宫垂帘听政,慈禧罢免匡源官职,匡迁居济南。其后应聘为泺源书院山长,兼尚志书院山长,历时十七年。其著作有《珠云仙馆诗人钞》等。

匡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五十三位。


【源】 ①春秋时句须为鲁国匡邑(故城在今河南长垣西南司家坡,亦即卫匡邑,一说,鲁匡邑不同于卫匡邑,故城不详)之宰,其子孙氏焉,见《风俗通》(1,12,17,60)。古有匡国,周武王时有匡裕兄弟七人,俱有道术,盖古匡侯之后(17)。疑匡国即鲁匡邑。②春秋时卫国匡邑。或以邑为氏(12,21)。③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匡(故城在今河南睢县西30里旧匡城。一说,在今河南扶沟),其后以邑为氏,见《姓源》(17,62)。④蒙古族姓(318)。【变】 亦作〔邼〕(17)。②宋时避太祖赵匡胤之名讳,改匡为主氏,政和年间,官文书中不得以主作为姓,又改为康氏(7,60)。一说,改为羌氏(60,62)。【望】 晋阳(17,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人】 匡衡,汉时太子少傅,封乐安侯(21,62)。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固安,山东之龙口、昌乐、平度,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监利,安徽之泾县,江西之峡江,云南之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傣族、土家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鲁匡邑宰匡句须之后。开封长垣县西南十里匡邑故城,亦属卫。又,疑鲁别有匡邑。”② 《中国姓氏大全》 称: “周代郑国有匡邑 (今河南扶沟西南); 卫国亦有匡邑 (今河南睢县西),当以邑为氏。” ③ 《姓氏考略》 注引《古今姓氏书辨证》 云: “宋避太祖讳,改为主氏,政和间以民姓主为嫌,又改为康氏。一云改为羌氏。望出晋阳。”

战国时有匡章;汉代有匡衡; 南齐有匡昕; 元代有匡才; 明代有匡福,又有匡如桐; 清代有匡辅之。

猜你喜欢

  • 读音:Líng【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其源。①其注据《姓谱》云:“以丝织品为姓氏。”②其注据《魏书·官氏志》云: “北魏如稽氏,改为绫氏。” (按

  • 俟元

    读音:sì yuán【综】 代北姓,后改为元氏(12,15,21,63)。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改为单姓元。

  • 朶倉

    读音:Duǒcāng藏族姓氏。本部落名,或以部名为姓,略而称“朵”。见 《中国人的姓名·藏族》。

  • 读音:chéng枨锦,郸县人,永乐中句容县训导。(见《万姓统谱》)

  • 賽音

    读音:Sàiyīn元代西域人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或“以名为氏”: “西域之族长曰赛音,因以为氏。”②或“以部为氏”: “彻伯尔和卓赛音,西域部之族长,因以为氏。和卓

  • 读音:mǐn【源】 ①环原之间属羌,敏珠、密藏、康诺三种最强,见《涑水纪闻》。故甘肃多敏姓(60,62)。此姓出自羌族。亦见《姓苑》(15,21)。②回族姓。【望】 南昌(17,418)。【布】 分布

  • 读音:Yán【源】①系自曹姓。颛帝之元孙陆终第五子曰安,安裔孙挟,周武王时封于邾(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南)为鲁附庸。邾挟之后,至于夷父,字颜,子孙以字为氏(6,7,12,17,60)。②周公之子鲁侯伯禽

  • 读音:yǎn【源】 皋陶之后,本偃氏,后去人旁为匽氏(7,60,62)。【望】 舒城(17,418)。【人】 匽繇,汉时人,其女为东汉桓帝母(15,21)。罕见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

  • 庫布特

    读音:Kùbù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锡喇穆楞(一作西拉木楞)(23,63,260)。 【人】 库布特硕色,清镶白旗人,由章京从征云南阵亡,赠云骑尉(23)。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锡喇穆楞地方

  • 乞咬契

    读音:Qǐyǎoqì/Jilijisi,Qirqiz,Kirgiz【源】 元时人姓(57)。系今柯尔克孜族之先民。元时谦河(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流域的民族,在唐时称黠戛斯,《辽史》译作辖戛斯,元时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