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ì

利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商代末,理征因得罪纣王被处死,妻契和氏及儿子理利贞逃亡,后有以祖字为姓氏者。二是春秋时晋大夫孙食采于利邑,子孙以邑名为姓氏。

利姓发源于河南,如今全国利姓仍以河南为多。

利姓历史人物有利乾,汉代人。任中山国相,有贤名。利真源,汉代人。隐居于东海,后得道为真人。

利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六十四位。


【源】 ①老子之祖李利贞之后有利氏(17,60,62)。②春秋时楚公子食采于利,其后以为氏。其地在蜀利州(亦称葭萌,故城在今四川广元)(7,12,17,21,60)。③相传为古利国之后,系自嵬姓,见《潜夫论》(17)。按:嵬似即傀,为炎帝之裔。④北魏时改叱利氏为利氏,见《魏书·官氏志》(7,12,17,21,60)。【望】 河南(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人数不多。【人】 利几,秦末时陈令(21)。利本坚,明时广东英德人,四川安岳县丞(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清原,山东之鱼台、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南康,湖南之芷江,广东之高要,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云: “老子之后有利氏。老子祖名利贞,后为氏。” 此当以祖辈名为氏,系出理姓。或云出自李氏。②郑樵注云: “或言楚公子食采於利,后以为氏。利,今之葭萌也。”利,春秋楚邑,其地在今湖北之利川县。此以邑为氏,系出芈姓。③又据 《河南官氏志》 注云: “叱利氏改为利。望出河南。”

汉代有利乾; 宋代有利申; 又有利元吉,金溪县丞; 明代有利济川,任府同知; 又有利宾,官御史;又有利本坚,英德人,安丘县丞; 清代有利纬,任崇义县典史。

猜你喜欢

  • 读音:Páng【源】 ①尨与厖通(80,86)。有虞氏时高阳帝之子尨降,八才子之一。夏有穷氏国君后羿贤臣有尨圉(21)。②西城焉耆人姓,唐时称尨部(425)。【人】 尨安,晋时西域焉耆国王,见(晋书)

  • 姚李

    读音:yáo lǐ【综】 金时山西孟县有姚李安隆、姚李绍先、姚李安礼、姚李安仁四兄弟,皆举人(21,60)。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金有山西盂县姚李安降、姚李绍光等兄弟四人,皆举

  • 千薩

    读音:Qiānsà【源】 彝族姓,属尔基家支(375)。

  • 读音:kàng【源】 春秋时卫大夫三抗之后有抗氏,见《风俗通》(1)。【变】 后改为杭氏(62)。【望】 丹阳(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抗徐,东汉时丹阳人,历

  • 張木

    读音:Zhāngmù【综】 景颇族姓。属载佤支系,汉姓为张(166)。一作〔张牟〕(168)。

  • 忽都魯

    读音:Hūdūlǔ《姓氏词典》 引 《新元史》 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元有忽都鲁·沙、忽都鲁·帖木儿。”未详其他。

  • 读音:pín汉有酒泉太守频阳。(见《风俗通》)

  • 读音:Zhān/Jan【综】 趈璧尘,河北安清人,后随讹改为赵(63)。

  • 读音:pái【源】 或系非姓所改(60,62)。【布】 清时山东新城(故城在今山东桓台)有俳姓,见《池北偶谈》(60,62,63)。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引《池北偶谈》云: “

  • 扎西

    读音:Zhāxī藏族姓氏。今湖南之新晃、四川之理塘等地有分布。汉意为“吉详”。此“姓” 系新晃、理塘等县公安局提供。(按:藏胞常取四音节之名,如“扎西××”,遂有人依汉族姓名构造习惯,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