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gòng

【音】 亦音供(Gòng)(91)。又音恭上声(Gǒng)(80)。参见共(Gǒng)氏。【源】 ①共工氏之后(6,9,11,17)。共工,官名,共工在伏羲之后,专任知刑(62)。②共,商末之侯国(故城在今甘肃泾川北5里)。周文王侵阮徂共,即其地,子孙以国为氏(12,60)。③共,周时国,伯爵,即共伯和之国,后为卫邑,故城在今河南辉县。《左传》郑太叔出奔共,即指此。共伯之后,以国为氏,见《姓源》(17)。④春秋时郑共叔段奔共(即共伯之国),子孙因称共氏(6,9,21)。⑤相传黄帝之臣共鼓之后(60,62)。帝命共鼓伐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21,62)。⑥春秋时晋太子申生,谥共,其后以为氏(12,21)。【望】 河内(17,418)。【布】 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362)、山西绛县(324)、台湾台北(64,68,261)、湖南等地均有此姓。【人】 共敖,秦末时为义帝柱国,以功立临江王(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朔州、忻州、运城及雁北地区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云: “出 (自) 黄帝臣共鼓。”帝命其始作舟揖,当为共姓之始。②又注引 《元和姓纂》 云: “共工氏之后。”共工氏乃女娲末之诸侯。③郑樵注云: “商末诸侯,今河内共城即其地也。文王 ‘侵阮徂共’,(按: 《诗·大雅·皇矣》)其子孙以国为氏。” 共国在今甘肃泾川北五里。④又注: “或言共叔段之后也。” 段,郑武公少子,庄公弟,封於京城,故谓之京城太叔。后出奔共,遂亦称共叔段。其后或以共为氏。此之 “”,周代国名,伯爵,即共伯和之封国。其地在今河南辉县。⑤或与“” 同。郑樵又注: 晋太子申生谥恭君,其后以为氏。此皆 (按: 郑樵称 “共叔”、“恭君” 均以谥为氏,故此下承上文而用 “”字) 以谥为氏者。

今或音gòng,姑兼收。

秦有共敖; 楚有共尉; 汉代有共晋、共有。

猜你喜欢

  • 運期

    读音:Yùnqī【源】 五代时后汉梁鸿改姓运期氏(7,9,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引《万姓统谱》收载。《姓氏考略》注引 《后汉书·逸民传》 云: “后汉梁鸿,易姓运期,名

  • 读音:jūn【源】 ①相传为帝尧之师君畴之后,见《姓苑》(17,60)。 ②汉时西域莎车国有君姓(60,62)。【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君牙,周时大司徒(2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

  • 奚耶勿

    读音:Xīyēwù【源】 隋唐时回纥内九族之第九姓为奚耶勿氏(421)。【变】 亦作〔奚邪勿〕(17,62)。历史上回纥族姓氏。《中文大字典》收载; 《姓氏词典》引 《姓觿》亦收,乃回纥九姓之一。

  • 白侯

    读音:bái hóu【源】 ①白,春秋时楚邑(故城在今河南息县包信东南),原为侯国,为楚所灭而设邑,其后因氏(12,60)。②相传古帝柏皇氏之后,见《路史》(17,60)。③汉时有柏侯氏,后音转变为白

  • 命提

    读音:Mìngtí现行罕见复姓。今山西之阳泉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

  • 達爾古格

    读音:Dá’ěrɡǔɡé【综】 清正红旗蒙古护军拜都之妻为达尔古格氏(260)。

  • 梧下

    读音:Wúxià【源】 《战国策·魏策》有梧下先生。高诱注:家有大梧树,因以为号,若柳下惠(60,62,63)。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战国策·魏策》有 ‘梧下先生’,高诱

  • 珠錫哩

    读音:Zhūxilī【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蜚悠城(23,63,180,260)。 【变】①一作〔珠锡理〕(260)。②后改为朱氏(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蜚悠城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

  • 崩英

    读音:Bēngyīng珞巴族姓氏。出自博嘎尔部落之父系氏族“霍得”,以户族名为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 聶格哩

    读音:Niègélī【源】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叶赫、辉发(23,63,180,260)。【变】清正红旗满洲马甲席缠之妻为聂格理氏,镶红旗满洲前锋郑库之妻为聂和里氏(260),〔聂格理〕,〔聂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