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剌忽䚟
【综】 元时蒙古人姓(57)。《南村辍耕录》作〔八鲁剌忽〕(13)、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巴哩勒都〕和〔巴哩勒呼〕(24)。【人】 唵木海(一作乌木罕),八剌忽歹氏,元太祖时官随路炮手达鲁花赤,宪宗时升都元帅(399)。
【综】 元时蒙古人姓(57)。《南村辍耕录》作〔八鲁剌忽〕(13)、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巴哩勒都〕和〔巴哩勒呼〕(24)。【人】 唵木海(一作乌木罕),八剌忽歹氏,元太祖时官随路炮手达鲁花赤,宪宗时升都元帅(399)。
读音:Yúgù【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俞固氏(256)。
读音:Sàisuō【综】佤族姓。世居云南西盟龙坎寨(160)。
读音:Zhāngjiātè【综】 清正黄旗蒙古护军金格之妻为张嘉特氏(260)。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黄骅,山西之大同、长治、晋城,江西之新余,云南之泸水,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亦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Rěgè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Xǔdù【综】 系许、杜二单姓所合成。许杜尚武,台湾苗栗人,省师范大学四八级数学系毕业(270)。
读音:Nèn【综】 ①隋、唐时西域苏毗部羌人姓(444),史书上亦称农氏(194)。苏毗系藏族先民,在唐时灭于吐蕃。故称历史上藏族姓(217)。②源出不详。江西宁都有此姓(280)。《姓氏词典》 收载
读音:Nánfúlù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呼尔哈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nán gōng【源】 春秋时卫公族中有南公氏(6,21,60)。【人】 南公子,战国时人,著书30篇,言五行阴阳事(6,12,17,21)。南公揭,秦武王时人(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
读音:Yú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吾,音 ‘鱼’。即虞邱氏也。晋大夫虞邱子,著书; 楚庄王相虞邱子,荐孙叔敖自代者。” 虞邱,春秋晋邑 (按: 此从郑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