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ái

【源】 ①系自子姓。商之支孙食采于郲(即时来,故城在今河南郑州西北旧荥泽城),因以为氏。其后避难去邑为来氏,见《风俗通》(1,11,21,60)。《史记·殷本纪赞》亦云,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者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等(21)。②本姓莱,避难去艸改为来氏(17,62)。③北魏时代北人姓,见《魏书》(242)。④云南潞西德昂族红崩龙阿拉特氏,汉姓为来(146)。⑤台湾土著姓(65)。【望】江都、平阳(17,21,60,418)。【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尤以河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来姓人口82%。【人】来章,春秋时齐人(21)。来歙,汉时南阳新野人,为东汉二十八将之一(9,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山东之鱼台、昌乐、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晋城,内蒙古之乌海,甘肃之永登,湖北之监利,广东之新会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回族、畲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 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本作 ‘郲’, 子姓, 商之支孙, 食采於郲, 因以为氏。 其后避难去‘邑’。齐有来章,秦末徙义阳之新野。”② 《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注云: “本姓萊,避难改来。”而“萊(莱)”,《姓氏考略》 引 《世本》 云: “商裔,封莱。”又引 《路史》 云: “商国莱侯与太公争营丘,后莱子浮柔奔棠, 有莱氏、郲氏。”是来、 莱、郲三氏同源,系出子姓。③ 《中国姓氏大全》 则称: “传说是大禹的后代。” 不知其所本。④回族之来姓,则由名而改,回族多以 “以卜拉欣”命名者,其后或以 “” 音之音近之汉字 “” 以为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回族》。⑤畲族之来姓,可能为兰姓音变而改。注④、⑤俱见 《中国人的姓名》。

汉代有来历,安帝时为太仆; 三国时蜀汉有来忠,经学家; 后魏有来大千,太武时为常侍; 唐代有来鹄; 明代有来复。

猜你喜欢

  • 公保

    读音:Gōngbǎo《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引 《甘肃省革命烈士英名录》 云: “今甘肃夏和县有此姓。”乃现行姓氏。未详其源。

  • 圉人

    读音:Yǔrén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引 《太平图话姓氏综》收载,未详其源。《中国姓氏大全》注“圉”称:“《周礼》夏官的属官有圉人,主管养马刍牧之事,其后以官为姓。”

  • 读音:Gōu缑姓来源于地名。西周有卿士大夫因功受封于缑邑,后失邑,子孙以原封邑名为姓。缑姓早期主要在今河南一带繁衍。缑姓历史人物有唐代长沙人缑仙姑,在衡山修道时,有灵鸟飞来为伴。每当有人来拜访

  • 管宋昂

    读音:Guǎnsòng’áng【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西盟龙坎寨(160)。

  • 同罗

    读音:tóng luó回纥九姓,五曰同罗氏。(见《书》)同罗,铁勒之别部,以部为氏。(见《姓氏考略》)

  • 读音:Yīn【综】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山西汾阳(278)、台湾彰化(68,261)、安徽淮南(362)、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太原、大同,陕西

  • 布兹

    读音:Bùzī【综】 彝族姓。四川凉山地区有此姓(132,208)。

  • 读音:lǜ【音】 又音卢(Lú)(12,60)。【望】 ①楚大夫鑢金之后(7,12,17,60)。②见《姓苑》(6,15,21)。史树青《我国古代的金错工艺》:鑢金氏,系职称(86)。以职为氏(60)

  • 蚩尤

    读音:Chīyóu《姓氏词典》 引王述民 《新编注音千家姓》收载。(按: 当以古人名为姓氏。蚩尤,古代九黎族首领,为黄帝所败,后南迁,其后或以名为氏,遂有蚩氏、蚩尤氏。)

  • 彭伙

    读音:Pénɡhuǒ【综】 彝族姓。属阿尔家支,四川凉山越西有此姓(208,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