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羹
【源】 春秋时附庸小国,在襄城(历史上的西不羹城在今河南襄城东南,羹音郎),其后以国为氏,见《姓考》(17,63)。
《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以国名为姓氏。‘春秋时附庸小国,在襄城(在今河南),后因氏焉。’(《姓考》)” (按: 不羹,《辞源》 音bùláng,其注云: “古地名。羹,láng,不羹城,也叫西不羹。不羹亭,也叫东不羹……地皆在河南,不羹城在襄城县; 不羹亭在定陵,今属舞阳县。” 未注明其为姓。仅录以备考。)
【源】 春秋时附庸小国,在襄城(历史上的西不羹城在今河南襄城东南,羹音郎),其后以国为氏,见《姓考》(17,63)。
《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以国名为姓氏。‘春秋时附庸小国,在襄城(在今河南),后因氏焉。’(《姓考》)” (按: 不羹,《辞源》 音bùláng,其注云: “古地名。羹,láng,不羹城,也叫西不羹。不羹亭,也叫东不羹……地皆在河南,不羹城在襄城县; 不羹亭在定陵,今属舞阳县。” 未注明其为姓。仅录以备考。)
读音:shì sūn五鹿充宗授易平陵士孙张仲方。(见《汉书·梁丘贺传》)颜师古注:“姓士孙、,名张,字仲方。”▲<汉>士孙瑞,扶风人,献帝初为执金吾。
读音:zhàn yǐn【源】 古时主占之官(周官有占人,掌著龟之卦兆之吉凶;有占梦,掌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其后以官为氏(21,60)。【人】 占尹应坚,占尹德,均为春秋时齐人(6,12,60)。
读音:Tuī【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新编千家姓》(73)。河北大名(62)、北京、四川成都(9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涉县、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
读音:Mùjímùlā景颇族姓氏。相传为瓦切娃时期二十六大姓之一。《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wěi shēng【源】 古尾生之后,即微生也,据《正字通》载,尾生者,言生之末也,因以为氏(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有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尾” 云: “鲁有尾
读音:kuài燕王哙之后为氏。(见《古今姓氏书辨证》)《孝子传》有哙参。(见《广韵》)
读音:Niǔwò【源】 西夏人姓(31)。【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纽鄂〕(24)。【人】 纽卧文忠,西夏武功大夫(24,31)。
读音:Níshílè【综】 清镶红旗蒙古护军噶尔玛之妻为泥什勒氏(260)。
读音:shào shī殷少师阳、少师强之后。(见《元和姓纂》)少师庆,鲁人。(见《英贤传》)
读音:è即鄂氏。汉鄂千秋,亦作谔千秋。西夏有谔氏。(见《姓氏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