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鹰论

鹰论

二卷。意大利利类思(1606-1628)纂译。利类思,意大利传教士,1637年来华,译有《超性学要》等书。清初康熙年间,朝廷统治者仍沉缅于关外的马背生活,养鹰放鹞,驰骋狩猎,视为故常。当时清圣祖玄烨(即康熙帝)曾询问耶稣会教士西方训养鹰鹞之情况,利类思闻之,乃作《鹰论》二卷进呈皇室,故此书又名《进呈鹰论》,专论鹰鹞的训养调教、饮食疾病等项。上卷共二十条,专论鹰之训练。上卷条目为:论鹰,佳鹰形像,性情,养鹰饮食,教习生鹰,教习鹰认识司习者声音,教习勇敢,教习认识栖木,教习抓鸡,教习抓水鸭,教习向上飞行,教习逐雀而不前栖于树者,教习喜息于栖木,教习肥懒之鹰,鹰远飞叫回,远方之鹰,神鹰,入而发儿觉鹰(一种鹰名音译),山鹰形像、楕子鹰。下卷专论治鹰病的方法,亦分二十条:论鹰致病之由,治发热之病,治头上筋缩,治头毒,治头晕,治伤风流眼泪鼻涕,治鹰眼朦胧不清,治鹰口疾,治鹰气哮喘,治吐食,治生虫,治鹰独另有本虫,治脾胃杂病,治鹰肝之病,治鹰脚爪,治流火,治大小腿骨错,治大小腿破损,治受伤,治生气。二卷之后附《论鹞》一篇,共分六条:佳鹞形象,鹞子性情,教鹞子抓鸡,鹞子饮食,保存鹞子,除鹞子疾病。附论编制与体例与《鹰论》相同。其实训养鹰鹞进行狩猎,在中国已有很长的历史,但将鹰鹞训养治病编成书的,还推利类思此书为最先。书中各条教习训养之法,与中国传统方法基本相同,这两者之间关系如何,因缺乏资料,故无法推断。《鹰论》成书于康熙十八年。所传的旧钞本为残本,附论仅存四条,后两条已佚。幸得《图书集成》中禽虫典第十二卷完全地保存了利类思的《鹰论》及其附录,并于附录第六条“除鹞子弊病”之后又增添了两条:治鹞之病,试鹞子是否有病。可据此补足旧抄本之缺。有旧抄本及《图书集成》本。

猜你喜欢

  • 无闻堂稿

    十七卷。明赵釴(约1556前后在世)撰。赵釴,字子举,一字鼎卿,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著有《古今原始》(已著录)。是集为赵釴诗文集

  • 明宫史

    五卷。明刘若愚(1541-?)撰。若愚,明神宗万历年间太监,“善书、好学、有文”(《明史》)。魏忠贤心腹李永贞当权时,派刘入内直房管理文书笔墨之事。魏忠贤事败,刘被御史杨维垣弹劾,充孝陵净军。后因高攀

  • 海寇议

    一卷。明万表撰。万表,字民望,浙江鄞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正德(1506-1521)末武进士。累官至都督同知佥事,南京中军都督府。当时,倭寇出没于江浙间,杀人劫货酿成大患。万表推原祸本,以为与当地汉奸勾

  • 格致丛书

    无卷数。明胡文焕(生卒年详)编。胡文焕字德甫,号全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著有《会文堂琴谱》、《古器具名》等。书名取自《大学》之“格物致知”。本书所收均为古今考证名物专著,包括名物、训诂、文学、艺术

  • 孟子传

    二十九卷。宋张九成(1092-1159)撰。张九成字子韶,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绍兴二年(1132)中状元,历任佥判、著作郎、礼部侍郎等职。反对秦桧和金,又被诬与禅师宗杲交游,谤讪朝庭,一贬再贬。

  • 元丰九域志

    十卷。王存等奉敕撰。王存(1023-1101),字正仲,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省)人。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历三馆。神宗元丰年间,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 钟山献

    四卷。明杨宛(生卒年不详)著。杨宛字宛叔,系金陵名妓,能诗,善草书,十六岁时嫁给茅止生。茅止生死后,投奔国戚田弘遇。田弘遇死后,准备投奔刘东平之时,李自成攻入北京,她乔装回金陵之际,在野外被杀害。此集

  • 毛诗古韵

    五卷。清牟应震撰。此书前有张鹏序及作者自序。作者以为古韵久亡,春秋以后之书,不能作为春秋以前的证据。于是求之于《诗》,故是书以《诗》为主,《诗》合用者则合之,不合者则分之,旁及者则通转之。计分《诗》韵

  • 易象大旨

    八卷。明薛甲(1498-1572)撰。甲字应登,号畏斋,江苏江阴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江西按察司副使。《浙江采集遗书总录》载《易象大旨》八卷,刊本。张衮《序》云:“薛君读《易》十有余年,早

  • 文学研究法

    四卷。姚永朴(1862-1939)撰。姚永朴字仲实,安徽桐城人。曾主讲国立法政学校,应文科大学之聘,编订讲义。著有《国文学》四卷,翔赡而简易,典显而精凿。本书分二十五篇:起原、根本、范围、纲领、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