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魏书

魏书

一百三十卷。魏收(506-572)撰。魏收,北齐史学家,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他经历北魏,东魏,北齐三个王朝。魏收在北魏时任太学博士、主客郎中,经东魏到北齐时为中书令兼著作郎,由于他文才出众升为尚书右仆射,兼修《齐史》。他一生勤于修史。他奉高欢父子之诏撰写《魏史》,又志愿专心修史工作,当时还有平原王高隆之任总监,高隆只署名,另五人受命撰史,但他们不长于史才,实际上主要是魏收撰写。《魏书》从公元551年开始,至554年完成,前后仅四年。先写“纪”、“传”,后又写了“志”,共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四卷,列传九十六卷,志二十卷。在帝纪中,有两篇分为上下两卷,即一是太武帝拓跋焘,一是孝文帝元宏。这两个皇帝是当时北魏比较杰出的皇帝,拓跋焘统一了北方,元宏改制、汉化、迁都洛阳,改拓跋姓为元姓。最后一篇是孝静帝元善见的纪,他是东魏的皇帝,魏收以东魏为正统,所以列在北魏帝一起。“列传”九十六卷,前十篇集中记皇后和皇室诸王的。后面从八十三篇起记叙十六国和南朝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志”二十卷,写成晚,编在纪传之后。其中《食货志》记载北魏的经济发展情况,为均田制、赋税制提供了原始资料。《官氏志》中记载了官制,还有拓跋魏姓氏变化。《释老志》是魏收新增的志目,记佛教、道教的源流,佛经的翻译,佛像的建造等较详细。魏收著《魏书》的资料主要以史籍和临时征集的百家宗谱为依据。北魏原有国史,如邓渊的《代记》十卷;崔浩领导修史续编《国书》三十卷,纪、传、志、表俱全。以后还有李彪、邢峦等分别撰写的《孝文帝起居注》《庄帝纪》三卷,《辨宗室录》三十卷。《魏书》到了北宋时,残缺了三十九卷。是刘邠等在校定时,采用了隋魏淡的《魏书》,唐李延寿的《北史》,张太素的《后魏书》,高峻的《高氏小史》及《修文殿御览》等书加以补充的。《魏书》在南北朝各史中,还属比较好的史书,不仅史料有较高的价值,编撰体例也有可取之处。《魏书》成书后,当时争议很大,有的说是“秽史”,有的认为可传之千古。投诉的有一百多人,后来把魏收的坟地挖了,抛尸于野。由于对《魏书》不太满意,到宋朝又残缺严重,后人想补史的也不少,但在体例上创立《序纪》和《释老志》是最早记佛、道二教的珍贵资料,还有《灵征志》记载天文、地震、风雨等自然现象,也是有价值的史料。后人刘恕等校勘《魏书》,为后人补的在卷末加注“阙”字。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的《魏书》校斟最精。

猜你喜欢

  • 东观奏记

    三卷。唐裴庭裕(一作廷裕)撰。裴庭裕,字膺余,闻喜(今属山西省)人,属唐代名族东眷裴氏。唐昭宗时,裴庭裕为翰林学士、左散骑常侍。昭宗大顺二年(891年)二月,他奉诏修撰唐末三朝实录,在此期间,他就所见

  • 五总志

    一卷。北宋末南宋初吴炯(生卒年不详)撰。吴炯生平事迹不详。唯《宋中兴百官题名记》载,绍兴十三年(1143)七月,吴炯为枢密院编修官,八月,改任浙西提举。其余仕履不可考。此书卷首有吴炯自序,题建炎庚戎(

  • 天全州志

    八卷首一卷,清陈松龄纂修。陈松龄,福建人,举人,曾任天全州知州。天全州旧无志,兹编为首创。《天全州志》咸丰八年(1858)刻本。共八卷,分为:卷,序、凡例、目录、诸图、建置、沿革、疆域、形势、山川。卷

  • 六朝声偶

    七卷。明徐献忠(1493-1569)编。徐献忠字伯臣,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靖四年(1525)中举。是书因杨慎《五言律祖》而广之,取南北朝人五言诗以明唐律所自出。但以齐、梁、陈、北齐、周、隋谓之六朝

  • 京师五城坊巷■衕集

    一卷。明张爵撰。张爵,号竹坡,明中期人。此书成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清光绪《顺天府志》艺文类,著录其目,书仅一卷,现代少有传本,此为宫廷旧藏。清皇帝逊政后,广东番禺,梁鼎芬录副寓吴兴刘承斡,于

  • 经世宏辞

    十五卷。明沈一贯(1513-1615)编。沈一贯,字肩吾,号蚊门。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中极殿大学士。沈一贯曾以吏部侍郎加太子宾客假归,又特起教习庶吉士,因检列朝馆课诸

  • 二王帖

    十卷。明董汉策刻。董汉策,字朝献,生卒年不详,盖为吴江(今属江苏)人。《兼隐斋二王帖》问世后,颇受世人推重,但该帖为木刻,湿燥难调,“过燥则滋腻之态失,稍淫则浸蚀之痕透”,世人抚卷便为此遗憾,故精于摹

  • 春秋左传杜注校勘记

    一卷。清黎庶昌(1837-1897)撰。庶昌字莼斋,贵州遵义人,清末学者。廪贡生,官至川东兵备道。初从学于郑珍,后为曾国藩僚属,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并称“曾门四弟子”。历任驻英法德日四国参赞,又为

  • 东方学会丛刊初集

    十二种,二十九卷。清末民国罗振玉(详见《云窗丛刻》)编。丛书是罗振玉旅居天津时刊印的。收入古写本《贞观政要》残卷、日本宽文刻本《帝范》二卷、《臣轨》二卷、明人钞本《四夷馆考》二卷、手稿本清王鲲《话雨楼

  • 高常侍集

    十卷。唐高适(701?-765)撰。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渤海(今属河北)人,《旧唐书》又作渤海蓨人。少性拓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天宝中,士大夫均以诗歌干进。高适年过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