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顽石庐经说

顽石庐经说

十卷。清徐养原(1758-1825)撰。养原字新田,号饴庵,浙江德清(今德清县)人,经学家。精于三礼,宗郑玄之说而多所发明,兼通六书、古音、历算、舆地、氏族之学。阮元任浙江巡抚,延请他校正《仪礼》。亲殁,不仕卒。除本书外,还著有《周官故书考》四卷、《仪礼古今文异同疏证》、《论语鲁读考》一卷、《律吕臆说》一卷、《顽石庐文集二册》不分卷。本书研求经义,考证经文,用力颇勤,但片面之见,固自难免。如《易论》援引《系辞》:“居则观其说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认为读《易》的人应兼此二法,但不可能有舍弃卜筮而谈《易》的。又说《易》不同于其他各经的地方,在数方面,而不在理方面。《荀子·大略篇》称:“善言《易》者,不占”,此话就不足为据。《鲁论》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难道孔子的话不对吗?至于其《古文尚书辨》,认为东京古文不是传自杜林,《后汉书·杜林传》说:“林前于西州得漆书一卷”,按古文《尚书》共四十六卷,杜林所得仅仅一卷,只传一卷书,能说他有关全经的授受吗?又《尚书论》认为杜林是小学家之祖,不是古文《尚书》之祖。这些都是确论。又如《明堂论》,认为明堂之制并不“明”,是由于室制不明,《考工记》说是五室,《大戴记》说是九室十二堂,二者之言,各有所当,虽然存异,但并不损害其相同。从郑氏开始不得其制而妄加解说,而且认为九室是秦代所增加。因此讲论明堂之制,必须先辨明郑氏的错谬,郑说既破,那么明堂之制自然就会明了。而上述《考工记》、《大戴记》二书之说所异而又相同的地方也可得以发现。其“禘祫辨”,则援引《礼记》的《大传》、《曾子问》作为依据,驳斥郑、王大小之妄言,纠正杜、孔无祫的谬误,辨明小戴时祭、赵氏追祭之错,都未免过于自信。其“凫氏为钟说”,认为《考工记》的钟体钲鼓之制,郑君只就一面而论及,于义似有未协,而程瑶田之说却发前人之所未发。养原论经,非难郑学,随处可见,于此书可见一斑。近儒郑珍也曾著有“凫氏为钟图说”,申明郑注之义颇为中理。按:制器一事,其是是非非极易明了,只要付诸实验,即可定论,但两千年来却没有一个人去大胆一试。有《皇清经解续编》本(南菁书院本、蜚英馆石印本)。

猜你喜欢

  • 桑植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周来贺修,卢元勋纂。周来贺字德生,江西南丰人,曾任桑植县知县。桑植县志创自乾隆十三年(1748)知县马奎,其稿无存。乾隆二十年(1755)知县钟人文续之,乾隆二十九年(1764)知县顾

  • 十七史纂古今通要

    十七卷。元胡一桂(1247-?)撰。胡一桂字庭芳,号双湖先生。元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宋景定五年(1264),领乡荐,试礼部不中,于是退而讲学。远近师之。入元家居,并以讲学著述为业。其学宗朱熹,而且

  • 左文襄公全集

    一百三十四卷。清左宗棠(1812-1885)撰。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举人出身。曾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咸丰十年(1860)由曾国藩推荐,任四品京堂,襄办军务,率湘军

  • 黄梨洲年谱

    三卷。清黄炳垕(1815-1893)撰。炳垕字蔚亭,浙江余姚人,系谱主七世孙。谱主黄宗羲(1610-1695),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曾领导复社

  • 畏垒笔记

    四卷。清徐昂发(生卒年不详)撰。徐昂发字大临,长洲(今江苏省杭州市)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是书始作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多系昂发随笔札记

  • 宾退录

    十卷。南宋赵与时(生卒年不详)撰。赵与时字行之,一说字德行,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生平事迹不详,《宋史》无传,志乘亦不载其名,惟赵孟坚《彝斋文编》有《从伯故丽水丞赵公墓铭》一篇,谓

  • 论语后案

    二十卷。清黄式三撰。式三字薇香,定海人。此书前列何晏《集解》、朱子《集论》,后加案语,以别同异、明是非,仿王鸣盛《尚书后案》之例,名《论语后案》。式三之学,不立门户。以为《论语》之书,经汉宋大儒注释,

  • 西湖小史

    一卷。明李鼎撰。李鼎,字和仲,浙江山阴人。杭州之西湖,名著天下。自唐朝以来,记载颇众,题咏尤多。此书则其中之一。《西湖小史》武林掌故丛编本,共一卷。分为八类。一时。二地。三墅。四舫。五产。六献。七僧。

  • 苏斋述学

    一卷。近人钱文霈撰。文霈字汝霖,江苏元和(今江苏省吴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篇首有自序,言考据之学,贵以古书证古书,能会其通,绝不参以臆说。书中所列条目,有的是对前人的误解予以辨正,有的是从各

  • 今乐考证

    清姚燮(1805-1864)撰。姚燮,字梅伯,又字复庄,又称复道人,浙江镇海人。清代文学家、戏曲理论家。多才多艺,工诗文词曲,长于绘画。一生著述很多,达六百卷以上。诗文集《大梅山馆集》颇为著名。戏曲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