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针灸节要

针灸节要

三卷。明高武(生卒年不详)撰。又名《针灸要旨》、《针灸素难要旨》。高武字梅孤,鄞县(今属浙江)人。著名的针灸医家,爱好读书,学识广博,通天文、律宫、兵法、骑射等。嘉靖年间中武举,曾北上历览关隘险要。晚年研究医学,精于针灸。尝慨当时针灸多误,而穴位在男、女、儿童身上各有差异,于是铸铜人三座,男、妇、童子各一,以试穴位,并推之人身,所验不爽毫厘,做为定穴标准,惜未传世。著有《针灸聚英》、《痘疹正宗》等书。此书为高氏参阅《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部分的论述原文,重新编撰而成,共五万八千字,成于嘉靖八年(1529)。卷一首列九针图,其次为《难经》原文,分为补泻、针刺浅深、井荥俞经穴主病等十八节,并引滑氏之注;卷二分为上下篇,上篇引《内经》原文“九针、补泻、诸法、病刺、经腑空穴”等,分为用针方宜、平刺应五脏、九针应九变等三十六节,主要阐述针灸之基本理论;下篇录经文五十九节,以病证分目,如热、疟、腰疼、周痹等,并详述诸病证之治法,其末节专述灸法;卷三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主病及同身尺寸与经脉长短等十节。书中多高氏独特见解,论述既本于《内经》、《难经》,又对其有所发挥,是专门研究《内经》、《难经》在针灸方面运用的著作。对后世研究针灸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中医基础理论在针灸学上的运用亦有较大的贡献。有嘉靖十六年(1537)陶师文梓行本,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六书赋音义

    三卷。明张士佩(生卒年不详)撰。士佩字澽滨,韩城(今属陕西)人。嘉靖丙辰(1556年)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此书取《洪武正韵》所收诸字,按偏旁分为八十五部,每部皆访梁周兴嗣《千字文》作四言韵语连贯之

  • 释饭鬻

    一篇。清成蓉镜撰。成蓉镜(1816-1883)字芙卿,自号心巢,后改名孺,宝应(今属江苏)人。诸生。博通经学、小学、象纬、舆地,对金石文字的审订尤为精确。尚著《周易释例》二卷、《尚书历谱》二卷、《文录

  • 怀杜吟草帖

    四卷。清陈钟麟(生卒年不详)撰。陈钟麟,字厚甫,生平里贯不详。陈钟麟以杜诗为题,作帖体诗二百余首,用小楷分缮为四册。其第一册为“乙未春课,四月初十日书毕”;第二册为“乙未春课,四月二十五日书毕”;第三

  • 南台备要

    本名《南台备记》,《永乐大典》辑录时作《南台备要》。元代政书。元刘孟琛等编撰。成书于顺帝至正三年(1343)。记载世祖至元年间至顺帝至正年间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的有关典章制度,叙述了一些社会经济和农民起义

  • 书集传音释

    六卷。元邹季友撰。邹季友字晋昭,江西鄱阳人,生卒年不详。本书对于南宋蔡沈的《书集传》有匡正疏证之功,明正统年间曾刊行。卷首附有书图、说书纲领、书序,内容较为完备。明代洪武年间,刘三吾等修《书传会选》主

  • 六书正义

    十二卷。明吴元满(生卒年不详)撰。元满字敬甫,歙县(今属安徽)人,万历中(1573-1619)布衣。专注于字学,著有《六书正义》、《六书总要》、《六书溯原直音》、《谐声指南》等。此书略仿《六书故》,分

  • 学记臆解

    一卷。清刘光蕡(生卒年不详)撰。光蕡,字焕堂,号古愚,咸阳(今陕西咸阳县)人。光绪(1899)举人。幼孤贫,弱冠,避回汉之争于醴泉兴平,为人磨麦鬻饼求食,而读书不倦,淡于仕进,喜治经学,且以为经学应归

  • 宋诗纪事补遗

    一百卷。《补正》四卷。清陆心源(1834-1894)撰。陆心源字刚父,一作刚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浙江归安(今湖州)人。1865年任广东南韶兵备道。1867年调高廉兵备道。后奉调赴闽省,总办税厘通

  • 广英堂遗稿

    一卷。清包慎言(生卒年不详)撰。慎言字孟开,安徽泾县(今泾县)人,包世臣族子,道光乙未举人。曾跟包世臣学经,随包世荣学诗。除本书外,还著有《经义考义》、《春秋公羊传历谱》十一卷等。本书除了《与刘孟瞻论

  • 杨黄门奏疏

    无卷数。清杨雍建撰。杨雍建(1631-1704),清浙江海宁人。字自西,一字以斋。顺治乙未(1655)进士,授广东高要知县,召授兵科给事中,陈广东八害,皆切中时弊,历三垣三载,疏前后三十上,曾一日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