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金匮翼

金匮翼

八卷。清尤怡(详见《伤寒贯珠集》)撰。尤氏为补充《金匮心典》之不足,参照诸家之说,结合个人心得撰成此书。全书十八万四千字。卷一为中风、湿症、瘟疫;卷二为痰饮、饮食、血症;卷三为噎膈、虚劳、发热、恶寒、疟疾;卷四为尸症、癫狂、黄疸、消渴、水气、胀满积聚;卷五为头项、背臂、眩晕、耳、鼻、口、舌、齿、咽;卷六为心痛、胃脘痛、腹痛、胺胁痛、四肢痛、肿颤振、脚气、痺症;卷七咳、喘、呕吐、泄、痢;卷八为梦遗、癃闭、淋症、痧证等,共列四十八门。书中自辑杂病证治,各门有总论,然后分述各种证候和治法,辨表里虚实,补泻温凉之用,后附按语。于繁重诸证,详分治法,列为子目。如中风门有卒中八法;痰饮门分攻逐、消导、和、补、温、清、润七法;失血门分风热、郁热、蓄热、气逆、劳伤、阳虚、伤胃八法;噎膈门分痰膈、血膈、气膈、虫膈四法;虚劳门分营卫不足、肺劳、心劳、肾劳、肝劳、风劳、热劳、干血劳、传户劳九法;发热门分劳倦、火郁、血虚、阳浮、痰积、瘀血、骨蒸、食积、酒毒八法等。对内科杂病的分类较细,论述简明,选方切于实用。所载诸方,自《金匮》以外;兼采古今名医之方,精选慎取,分录条下,使读者随证求方,不致盲目施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此书说:评其证候析其治法,表里虚实之辨,温凉补泻之用,开卷了然,如指掌焉,足补《金匮要略》之所未备,实能羽翼《金匮》。尤氏不存门户之见,间采宋、金以后诸家之说,繁简适中,不芜不漏。可供临床参考。有嘉庆十八年(1813)吴门徐氏心太平轩藏版赵亮彩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韩集点勘

    四卷。清陈景云(1670-1747)撰。陈景云字少章,吴县(今属江苏省)人,散文作家、学者。少时苦读苦学,以博闻强记著称。十九岁就读于何焯门下,后来成为何氏的高足。曾应京兆试,落选后留寓藩邸,设馆教书

  • 伤寒指掌

    十四卷。明皇甫中(生卒年不详)撰。中字云洲,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三代业医,承其家学,博采众家之长,结合临床体会,撰成《明医指掌》。皇甫氏《伤寒指掌》原始《内经》,发明仲景立法之意,于诸家之说,颇推崇

  • 都公谈纂

    见《谈纂》。

  • 四游全传

    见《四游记》。

  • 江湖后集

    二十四卷。宋陈起(详见《江湖小集》)编。以刻《江湖集》得名。然书刻非一时,版非一律,故世所传者面目不一。收入《四库》时,以《永乐大典》本为准,参校各家本增删编次而成。原书次第混乱,体例舛错,有其人已见

  • 意中缘

    清李渔撰。其生平见《闲情偶寄》条。此剧演杭州女子杨云友、林天素事,其二人皆侨居西湖。杨能伪作董之书画,林能伪作陈之书画,初本来与两公不相识,后常见之,遂甘心为妾御。据史,二人虽与陈、董相识,但并不是二

  • 金石图

    四卷。清褚峻撰。褚峻字千峰。此图是取周、汉碑碣,绘其形,记其尺寸,缩摹其字,为《金石图》。成书二卷。又取三国至隋唐,择其碑碣之精好者,亦绘成图,而摘取碑中数字,使观者大概知其体势,与前图之缩全碑者,略

  • 礼经质疑

    一卷。清杭世骏(详见《续礼记集说》条)撰。杭氏《续礼记集说·自序》馆中同事,“与修《三礼》,日与同馆往复商榷,录为《质疑》一编,附于各条之末”。据此书原本附于《集说》之中,各条的末尾。后单独编刻合聚为

  • 易大义补

    一卷。清桂文灿撰。桂文灿字子白,南海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举人,曾官湖北郧县知县。《清史稿·儒林传》有传。清惠栋曾作《易大义》一书,但只有《中庸》二卷、《礼运》一卷有目无书。作者据惠栋注《明堂大

  • 左氏君子例

    一卷。宋李石(详见《方舟易学》)撰。左氏《春秋传》多有“君子曰”,林栗认为是刘歆所加,而李石则认为“似出左氏品藻”,是圣人示后学以褒贬大法,故录七十三条,为《君子例》。又以《圣语例》三十二条附于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