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重楼玉钥

重楼玉钥

二卷。清郑宏纲(1727-1787)撰。郑宏纲字纪元,号梅涧,又号雪萼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世医出身,先祖即从医。父郑子丰得闽人黄明生所授喉科秘书,遂精喉科,后代亦多以喉科名世。因其居所名“南园”,人称南园喉科。郑宏纲自幼得家传,钻研喉科理论,临证经验丰富,精于治喉症,常救危起死,求治者盈门。他认为“白喉”一症,“发于肺肾本质不足者,或遇燥气流行,或多服辛烈之物,感触而发。”对喉症针灸治法也有心得。著有《捷余医语》一篇,《痘疹正传》、《灵药秘方》各一集。郑氏因见历代缺乏喉科系统专书,乃据家藏喉科秘本及经验心得,约于乾隆年间撰成此书,后经其子郑瀚补充成书。上卷首列咽喉说、喉科总论,以明确咽喉的解剖部位及其在生理上的重要性;次论喉科疾患的诊断与预后;再次详论各种喉病的症状和治疗,包括三十六种喉风名目、症状、治法和方药。下卷专论喉科的针灸疗法。列有针诀、针刺手法、禁忌及常用经穴。对白喉诊治及宜忌论述尤详。书中条目清晰,编排有序。对喉部生理、病理以及证治方药均有论述。并在每证之前冠以歌诀,易学易记。对病情恶化及预后险重者,又列“坏症须知”、附纂咽喉不治症。对常用方剂、主治、剂量、炮制、煎服方法也均加介绍。主治之方为养阴清肺汤,以养阴清热为特点,这在白喉抗毒素血清问世之前,为治疗白喉的有效方剂,成为抗白喉合剂的祖方。所论忌药,为后世《白喉忌表抉微》的渊源。此书以针法为详,方药为略,后世却多取其方,而忽略其针刺喉症经验。此书还对口、齿、耳部病疾的证治经验作了介绍。是一部切于实用的喉科重要医籍。有道光十八年(1838)苏城喜墨堂初刻本,谦吉堂藏版、光绪五年(1879)刻本,光绪十三年(1887)芋园重刊本。

猜你喜欢

  • 禹贡诸家说断

    见《禹贡说断》。

  • 史折

    三卷,续一卷,清贺裳撰。贺裳字黄公,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人。康熙初年国子监诸生,有《红牙词》,措词极工。《史折》选取明人评史诸书,又有未当者,折衷其是,故名《史折》。所选书籍共十一本,有《史怀》、《

  • 游龙山记

    一种,清罗泽南撰。罗泽南(参见游天井峰记条)。道光二十二年(1842)九月,天高气爽,罗泽南偕谢春池、李察庵同往游龙山。时其寄宿洲上,离龙山百里地。龙山在县沿之西南,罗山峙其东,高逾四十里,与岳之祝融

  • 填词杂说

    一卷。清沈谦(1620-1670)撰。沈谦字去矜,号东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少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辨四声,长通音韵之学。明末诸生,入清后曾起兵抗清,事败后隐居不出,靠行医为生。其诗初学晚唐温、李,

  • 海亭集

    四卷。明郑普(约1575年前后在世)撰。郑普,字汝德,号海亭,福建南安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官至云南府知府。是集有文三卷,皆应酬之作。诗一卷,仅二十余首,据王慎中所作墓志称,郑普精于经学。

  • 武昌府志

    十六卷,清杜毓秀纂修。杜毓秀,字岳灵,陕西定边堡(今陕西吴旗县西北)贡生,官武昌知府。《武昌府志》最早见于《宋志》,题解有志三十卷,为宋孝宗时知府王信修,许应宗纂,此书不传。明文渊阁旧志书目有志二册,

  • 强恕斋四种

    十八卷。清张庚(详见《通鉴纲目释地纠缪》)撰。四种为《古诗十九首解》二卷、《国朝画征录》二卷续录二卷、《通鉴纲目释地补注》六卷、《通鉴纲目释地纠缪》六卷。其中《国朝画征录》记载清代画家,述其宗派渊源,

  • 论学绪言

    六卷。明邹士元(生卒年不详)撰。邹士元,字志尹,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生平事迹不详。书首有邹元标序。其论学大至以陈献章、王守仁为宗,而立论多坠于虚无。如其与欧南野书中云:“未发已发,分不得先后,时

  • 偏旁溯原

    二卷。清吴锦章(生卒年不详)撰。锦章兴山(今属湖北)人,尝宦于湖南。是书专论隶书之变,谓今之楷古之隶也。体从篆变,而改易增减,以求美观。故偏旁多失六书之义,如“火”字在下改为四点,而“鳥”、“焉”、“

  • 周易王氏注

    一卷。辑佚书,隋唐间王凯冲撰,清马国翰辑。王凯冲,生平事迹不详。《隋书·经籍志》不著录其书,《唐书·艺文志》载有王凯冲注《易》十卷,推知其或为隋唐间人。该书早佚,李鼎祚《周易集解》所引凡4条,马国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