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通鉴外纪

通鉴外纪

十卷。目录五卷。宋刘恕(1032-1078)撰。怒字道原,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皇祐进士,官至著作郎。治平年间参与编修《资治通鉴》。著有《十国纪年》、《通鉴外纪》、《疑年谱》、《年略谱》。因司马光修《通鉴》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迄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缺前略后,首尾不备。乃拟另作《前纪》、《后纪》与《通鉴》前后相承接。后病废,口授其子刘羲仲成《前纪》,估计《后纪》难成,乃依《国语》称《春秋外传》例,易名为《外纪》。书成于神宗元丰元年(1078)。记事上起三皇五帝,终于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前404)。包括《包牺以来纪》一卷、《夏商纪》一卷、《周纪》八卷。共采摭当时可见史料二百余种。本书性质为《资治通鉴》的补编,网罗材料可谓甚丰。对材料的处理,于可信之事则大书,事有异同或荒渺难稽者则分注或细书。自周共和(前841)以来始为编年,以前则概称“疑年”,只载世次,如包牺氏、神农氏、黄帝、帝尧……,以及夏商和西周早期的各王。“疑年”不标岁阳岁阴之名,也不条列其数。纪末所附论断颇有与封建正统史家不同的见解,可供参考。另外《通鉴外纪目录》五卷,年经事纬,上列朔闰天象,下列《外纪》之卷数,与《通鉴目录》体例相同。清胡克家有《通鉴外纪注补》,又有明南监本十六卷,嘉庆十六年(1811)璜川吴氏刊本,陈仁锡刊本,石礅书塾本,山渊堂本。该书收入《四部丛刊》中,名曰《资治通鉴外纪》和《资治通鉴外纪目录》,共五册。另外《四库全书》、《资治通鉴汇刻》也曾收录。

猜你喜欢

  • 海钓遗风集

    四卷。明萧鸣凤(约1529前后在世)编。萧鸣凤字子廱,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卒年不详。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广东提学副使。事迹具《明史本传》。鸣凤父显,字文明,别号海钓。永乐二年(1404)

  • 独醒杂志

    十卷。宋曾敏行(?-1178)撰。曾敏行字达臣,自号浮云居士,又号独醒道人,又称归愚老人,庐陵吉水(今江西吉水)人。二十岁时,因患病,不能进仕途,遂潜心研究学问,见闻广博,工画草虫。此书是他集平生所闻

  • 象山县志

    ①十二卷。清史鸣皋修,姜炳璋、冒春荣纂。史鸣皋曾为象山县知县。此志为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本。全书共十二卷,三十目,分为:卷一至卷三为地理志;其目六,为沿革、星野、山川、城池、户赋、物产。卷四至卷

  • 唐月令注续补遗

    一卷。续考,一卷。茆泮林撰。茆泮林,字云水,江苏高邮人。茆泮林在刊行《唐月令注》之后,又取《内经》王冰注,校其异同,别纸录出,以补《唐月令注》之遗。凡经文及注中小有差异者,皆载录之,以备参考。续考,则

  • 家范

    十卷。宋司马光撰。是书卷目与《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相同。首列《周易·家人》卦辞,及节录《大学》、《孝经》、《尧典》等诸篇之语为全书之序。以诸经治家之语为纲领,其大旨归于义理。全书十九篇,皆用裒

  • 续安邱县志

    二十八卷。清任周鼎修,王训纂。任周鼎字玉铉,陕西泾阳人,拔贡出身,顺治十五年(1658)任安邱知县。王训,邑人,进士出身,曾任万泉知县,因仕途不得志,罢官归里。按《安邱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十七年(15

  • 论学绪言

    六卷。明邹士元(生卒年不详)撰。邹士元,字志尹,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生平事迹不详。书首有邹元标序。其论学大至以陈献章、王守仁为宗,而立论多坠于虚无。如其与欧南野书中云:“未发已发,分不得先后,时

  • 小鸥波馆文钞

    一卷。《诗钞》四卷,《碧城仙馆摘句图》三卷。清管筠撰,管筠,生卒年不详,字湘玉,又字静初,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安徽繁昌知县陈文述之继妻,清代文学家、诗人。工诗词,善绘画。晚年性耽禅悦,常画佛像。所著

  • 图南馆近草

    六卷。明朱存(约1600年前后在世)撰。存,字元峻,生平事迹无考。据卷首程寅宾序文,称存为朱天潢,则为皇明宗室无疑。又据卷末童仲暌后序,称元峻以帝胄崛起关中,为艺苑宗主,执骚坛牛耳。又称元峻为秦王孙。

  • 都昌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曾王孙修,徐孟深等纂。曾王孙,字道扶,浙江秀水人,顺治十五年进士,授汉中司理,康熙十六年(1677)补都昌知县,后升户部主事。徐孟深,字邃友,邑人,康熙二十年(1681)举人。都昌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