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近思录

近思录

十四卷。宋朱熹、吕祖谦合撰。祖谦(1137-1181)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人。隆兴进士,又举博学宏词,官至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著有《历代制度评说》、《少仪外传》、《吕氏家塾读诗记》、《古文关键》。本拟上承春秋,下至五代,集百朝大事为一书,因病未果,只成此编。是书成于淳熙二年(1175),熹年四十六岁。书前有朱子题词曰,淳熙二年之夏,东莱吕伯恭来自东阳,过余寒泉精舍,留止旬日。相与读周子、程子、张子之书,叹其广大宏博,漫无边际,而恐初学者不知所入。因掇取其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故成此编。是书与吕祖谦同定,十四卷。分十四门,共六百二十二条。集宋代学者周敦颐、程颢、程颐和张载主要言论而成,取《论语》、《子张》记子夏“切问而近思”之义为书名,为阐述儒家性理的概论之作。实为后来性理诸书之祖。大旨主于格物穷理。格物是为了认识“天理”,防止人们的“因物而迁”。他说,“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遗书》卷二)。穷理不在于认识物理而在于认识天理和天命:“只穷理,便是至于命”(《遗书》第十),“明善在乎格物穷理”(《遗书》第十五)。如果已穷物理,而不归结到社会、伦理道德修养,那就象“泛然如游骑无所归”(《遗书》第七),格物的主要任务是“致知”,但知止于至善,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之类,不须外面只务观物理”(同上)。他注重内心的封建道德修养,反对闻见之知,轻视感性知识。而是通过格物去宣扬封建道德修养。他教人通过格物,去体认天理。他说:“学者不必远求,近取诸身,只明天理,敬而已矣……天人一也,更不分别”(《遗书》卷二)。又吕祖谦题词,论首列阴阳性命之故曰,后出晚进,于义理之本原虽未客聚语,苟茫然不识其梗概,则亦何所底。列之篇首,特使知其名义,有所向往而已。至于余卷所载讲学之方,日用躬行之实,自有科级。循是而进,自卑升高,自近及远,不失纂集之旨。有朝鲜铜活字版。

猜你喜欢

  • 茶经

    三卷。唐陆羽(733-804)撰。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苧翁,号东冈子,又号竟陵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上元初年隐居苕溪,诏拜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皆不就职。闭门著书,不时独行

  • 唐韵

    五卷,唐孙愐撰。孙愐,唐代音韵学家。愐一作缅,天宝中官陈州司马。《唐韵》早已亡佚,近代发现唐人写本《唐韵》残卷,据考是书有二种版本,一本成于唐开元年间,一本成于唐天宝年间。孙愐《唐韵序》,宋修《广韵》

  • 越缦堂诗话

    三卷。清李慈铭(1830-1894)撰。李慈铭生平详见《白华绛柎阁诗集》辞目。是书论诗不标榜宗派,认为学诗之道必不能专一家限一代,凡规矩模拟者,必其才力薄弱,中无真诣。主张内有所蓄,同时广泛向前人学习

  • 黑蝶斋诗钞

    四卷。清沈岸登(?-1702)撰。岸登,字覃九,号南淳,又号惰耕村叟。浙江嘉兴。(一作平湖)人。工诗词,善书画,时人称为“三绝”。本集是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岸登殁后,由其侄沈黼熊编辑而成,只收诗

  • 塞北小抄

    一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略》)撰。康熙二十二年(1683),高士奇扈驾北巡,至鞍匠屯,遇疾而归。本书即记其途中见闻及康熙帝对其恩遇之事。自鞍匠屯以后,则据康熙回京后宣示按日添载。其中考订塞外古

  • 医醇剩义 医方论

    《医醇剩义》四卷,《医方论》四卷。清费伯雄(生卒年不详)撰。费伯雄字晋卿,孟诃(今属江苏)人。五世业医,少年时攻举子业,无所成,遂弃儒从医。究心于《灵枢》、《素问》诸书,遍览张仲景以下的诸家名医著述,

  • 尚书解意

    六卷。李桢扆撰。其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桢扆字华麓,任丘(今属河北省)人。明代学者。《尚书解意》盖为初学者而作,故对名物、义理不甚着力。只就文句推导语意,标举章、节大意,务使畅晓易明而已。

  • 滇南山水纲目

    二卷。清赵我轩撰。赵我轩,生平不详。《滇南山水纲目》昭代丛书本,共二卷。兹篇考滇水甚详。其谓澜沧江,自入云南界,经六度曲折,行二千五百里,入阿瓦国界,又东南经老挝界,又东南经安南国,为富良江,入于海也

  • 陈安甫小草

    不分卷。明陈尧德(生卒年不详)著。陈尧德,字安甫,江苏吴县人。据集前万历(1613)癸丑自序,作者不事科举,先卖布贩缯,后卖菜糊口,自称卖菜佣。此诗集写眼前之景、身边之物、送别之情,多有新意,不乏清丽

  • 寒山蔓草

    十卷。明赵宦光编。赵宦光,字凡夫,江苏吴县人。生卒不详。著有《说文长笺》。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宦光饶于财,卜筑城西寒山之麓。淘汰泥沙,俾山骨毕露,高下泉流。凡游于吴者无不造庐谈宴,广为乐方。”赵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