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谐声谱

谐声谱

① 五十卷。清张惠言(1761-1802)撰。惠言字皋文,武进(今属江苏)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其学深于《易》、《礼》,著作有《周易虞氏义》、《虞氏消息》、《仪礼图》等。此书由其子张成孙补编而成。阮元序云:“嘉庆间,余曾闻武进张惠言有韵学书,未见而编修卒。道光中,编修之子成孙,聪明辛勤,能传父学,踵成编修之书,曰《谐声谱》,奉以示余。其书分中、僮、薨、林、岩、筐、萦、蓁、诜、于、萋、肄、揖、支、皮、丝、鸠、毛、蒌、岨二十部。此乃于《毛诗》中,拈其最先出之字为建首,加以《易》韵,又以《说文》之声分出之,犁然不紊,有各家所未及者。”按:张惠言所撰题为《说文谐声谱》,分二十卷。其子成孙所补题为《谐声谱》,凡五十卷:卷一韵部目,卷二论表,卷三至卷二十二谱二十部,卷二十三至卷四十二丝联绳引表二十部,卷四十三至四十四为毛诗谱,卷四十五为周易翼韵、屈平赋韵,卷四十六至四十九为略,卷五十为序例。共得声母1263,谱以得声,表明分部,韵纪流源,略提其要,至为精密谨严。当时阮元见到此书就拟刊刻,但未刻成。其父子两代稿本藏于阳湖赵氏天放楼,后归武林叶氏揆初。叶氏后来又得东方文化会藏本,载有阮元序文,且有所增益。因名惠言本为初稿,成孙本为稿本,东方文化会本为钞本。叶氏请吴县戴绥之以稿本为主,参照另两本加以校订,是为武林叶氏刻本。② 二卷。清丁显撰。丁氏谓谐声之法,迄今三千余年,鲜有能发其蕴者。夫所谓声者,唇舌喉齿腭之声也;谐者,谓以唇舌喉齿腭之声各分其类。仅即一声,悉心调摄日久,他母之声,自能调口而出也。于是因《音鉴》二十二字,以音纲为次第,且于腭、舌、唇、齿、喉、半舌、半齿,各归一例,并分开、转、合三声,每母均统阴阳清浊两行,横行均同韵之字,竖行均同声之字,双声叠韵一贯图,横竖均可接读。又按母分为古音同声、一字数音同声、北人入声读同声,并附以方言方音同声、天地人物义类训诂之同声、经史子百家之异字同声,缀于每类之末。是为《谐声谱》。其目次曰腭声见母粗音字汇、腭声见母细音字汇、腭声见母分类纪略,曰腭声溪母粗音字汇、腭声溪母细音字汇、腭声溪母分类纪略等凡六十四目。每类之字搜辑皆颇详备,可资参考。有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刊本,为《丁西圃丛书》之《韵学蠡言举要》之一种。

猜你喜欢

  • 靖节先生年谱考异

    二卷。清陶澍(1779-1839)撰。陶澍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进士,官至两江总督。著有《陶渊明集辑注》等。此书以王质、吴仁杰所编《陶渊明年谱》并列于前,而参以宋元以来诸家之说,为之辨证,较

  • 槎溪学易

    三卷。清陈鼐撰。陈鼐字作梅,江苏溧阳人。此书仿系传之体,宗程子之说,并参用汉儒消息、错综之法,对周易加以解说。主张抑阴扶阳,劝善惩恶,广泛征引历史事实,与周易意旨相参证,以达劝化世俗的最终目的。前有李

  • 西安县志略

    十三卷。清雷飞鹏等修,段盛梓等纂。雷飞鹏,宣统元年任西安县知县。段盛梓,邑人。西安县治,设于光绪二十八年,因建置未久,故无县志。光绪三十二年,西安县前令即有书录,三十四年王孝偁又讨询邑中绅士段盛梓等,

  • 实地论

    二卷。无撰者名氏。此书卷前有永乐三年乙酉(1405)作者自序,和“养和子题”。不知养和子为何人。其书上卷二篇:第一篇为《一宗》,阐寡欲延年之旨;第二篇为《二要》,述导引服食之事。下卷二篇:第一篇为《辨

  • 文端集

    五十三卷。清张英(1637-1708)撰。张英字梦敦。安徽桐城人。康熙时诗文家,康熙六年(1667)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至礼部侍郎。康熙三十八年授文华殿大学士。死后谥文端。著有《易

  • 毛诗名物释

    不分卷。清焦循(详见《诗陆氏疏疏》)撰。此书视其手稿,颇多残缺,初名《毛诗多识》,后又用丹笔改为今名。篇中虽分释为二十,或仅二三页,多不成卷。书末自记有云,辛亥(1791)九月初二日录毕,此书作之八年

  • 文道希先生遗诗

    清文廷式(1856-1904)撰。文廷式,字道希,号芸阁,自号纯常子,江西萍乡(今属江西)人,光绪进士。以一甲第二授编修。德宗超授侍讲学士,因劝其变法,被剥夺职权南归。文廷式工骈体,文词超群,诗文功力

  • 青楼韵语

    四卷。明张梦徵辑。张梦徵,号六观居士。生平不详。此书广收历代妓女诗词汇为一编。其中有晋代一人,南齐一人,梁代一人,隋代一人,唐代三十四人,宋代二十五人,元代十人,明代一百一十四人,共一百八十人,作品五

  • 御制诗

    《初集》四十八卷。《二集》一百卷。《三集》一百十二卷。《四集》一百十二卷。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撰。其生平详见(《御制文初集》(辞目)。弘历所著之诗甚富,号称一生写有十万余首诗。其

  • 诸经纪数

    十四卷。明徐鉴(详见《诸书考录》)撰。本书仿《小学绀珠》的体例。摘取十三经之中带数字的成语,以类相比次。自一至万数。其中有一句兼诸数者别称为垒数。各标本语,引上下文及注疏附于词语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