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段注签记
一卷。清王念孙撰。参见《广雅疏证》。是编为匡正《说文段注》而作,虽仅以校勘为范围,却不乏精到的见解。如“韩”字云:“改井垣为井桥大谬。”“砭”字云:“引《山海经注》改‘砥针’为‘砭针’非是。”至于论及古音之处,尤为深造。如谓“便”字古音当在真部,“疑”字古音当在之部不在脂部。此书旧未有传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辽阳吴瓯据稿本影印,辑入《稷香馆丛书》中。
一卷。清王念孙撰。参见《广雅疏证》。是编为匡正《说文段注》而作,虽仅以校勘为范围,却不乏精到的见解。如“韩”字云:“改井垣为井桥大谬。”“砭”字云:“引《山海经注》改‘砥针’为‘砭针’非是。”至于论及古音之处,尤为深造。如谓“便”字古音当在真部,“疑”字古音当在之部不在脂部。此书旧未有传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辽阳吴瓯据稿本影印,辑入《稷香馆丛书》中。
十卷。《蜀草》七卷。明郭子章(约1585年前后在世,生卒不详)撰。子章,字相奎,号青螺,又自号衣生。江西泰和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历官广东潮州知府等。因平扬应在叛有功,官进太子少保、兵部尚书。
一卷。清赵吉士撰。吉士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该书记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事。现有《逊敏堂丛书》本。
一卷。明冯奋庸撰。奋庸,字则中,寿安(今河南宜阳县)人,生卒及仕履不详,曾师事张信民。张信民,字孚若,号抱初,渑池(今属河南)人,奋庸乃纪其生平事迹为年谱,即为该书。
九十二卷。明李东阳(1447-1516)等奉敕撰。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天顺进士,历编修,侍讲学士,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著有《怀麓堂集》、《燕对录》、《怀麓堂诗话》等。此
一卷。清汪宗沂(1837-1906)撰。汪宗沂字仲伊,一字咏春,号弢庐,歙县(今属安徽省)人。他出身于望族,家中富有藏书,聪敏早慧,幼承母教,勤学不辍。光绪六年(1880)进士。光绪二十一年(1895
一卷。清刘台拱(1751-1805)撰。台拱字端临,江苏宝应(今江苏宝应)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举人。官至丹徒县训导。著有《刘端临遗书》,是书为其中的一部分。是书虽辩说不多,而持论精核。台拱本
四十八卷。清吴廷华(1682-1755)撰。吴氏撰有《三礼疑义》,此书即第二部。书本五十卷,今缺三十八、三十九两卷。体例与《周礼疑义》同。书首有雍正乙卯(1735)自序。是书辨驳郑注贾疏,有得有失。其
一卷。清朝释本果(生卒年不详)撰。本果字旷圜,潮州(广东省)灵山寺僧人。《正宏集》主要内容是叙述唐僧大颠事迹。……诬韩愈归依佛法,以伸彼教。书中开列七目:一是寺图,二是元代了性和尚所作大颠和尚本传,三
一卷。旧题庐山山人万尚父(生卒年不详)撰。其生平事迹及籍贯俱不详。万尚父在书首自撰《听心斋客问说》中称:“夫听心则弗以言也,而客问则犹未离夫言也。夫亦大士之于世音,弗于耳听,而以目听乎?予观玄书中间,
一卷。明末清初顾炎武(1613-1682)撰。炎武字宁人,初名绛,曾自署蒋山佣,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诸生,少年时参与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抗清斗争。事败遍游华北,图谋恢复明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