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假借例释

说文假借例释

一卷。清吴俜(其生平未详)撰。吴俜为广东鹤山(今高鹤县)人。是编亦专论六书之假借,其大旨谓古人字少,故依傍同声而寄其事。其说曰:“凡事物之无字者,皆得以寄之,此假借之本义。中古以后,文字日孳,古无其字者,代有制作,而作书仍沿用假借之字者,在今日为假借之又一类。而作书时,实未有其字,古书相传,转写变易,至于有汉,通借繁多,不可穷诘,凡同音皆得假借,所谓音同而义即随之;且有古文本有而亦用假借者,假借之用,至是愈广,此又假借之一类。然非制字之初便已如此。”其前一例,即制字时之假借;后一例,即用字时之假借;中一例,即始为无字之假借,继为有字之假借,与侯氏《例举》分别制字用字及制字用字时或相混之说,大意略同,惟较侯氏之说简约。其举“臤”古文以为“贤”,“哥”古文以为“歌”,为在古人则为本无,在后人则为本有,尚嫌失于笼统。《说文》所引古文,据其后序,皆指壁中书而言,非制字时始前之古文,乃新莽时甄丰考定六书时之所谓古文。此种古文,其中假借多以本有之字相假,不得尽谓为本无其字。《三体石经》之古文,当时即据壁中书传写,其中于本有之字,仍时假用他字,并不以本无其字为限,即其明证。吴氏于此等处,均未及分析。

猜你喜欢

  • 翻译六事箴言

    四卷。清代叶玉屏撰。此书主要摘取前贤修身处事的有关格言编辑而成,分“持身”、“持家”、“居官”、“居乡”、“处事”、“处人”六门,即所谓“六事”,格言警句言简意深。此书满语本为孟保据此汉语本译成。有咸

  • 双报应

    六卷。清嵇永仁撰。嵇永仁生平详见《扬州梦》(辞目)。此剧为作者在狱中所作绝笔。据王龙光跋云,谓永仁自其狱中难友林某口中得闻所目击之钱可贵、王文用二人判案事,感叹而作此剧。剧中写建安生员钱可贵以欠纳官银

  • 平定罗刹方略

    四卷。清康熙年间官修史书。该书的断限是:自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清廷派遣副都统郎坦、公彭春等人,以捕鹿为名,到被沙皇俄国侵略军盘踞的雅克萨附近侦察军事、地理、交通形势起,至二十八年七月清俄双方

  • 九经误字

    一卷。清顾炎武(详见《左传杜解补正》)撰。炎武因明国子监所刊诸经字多讹脱,而坊刻之误又甚于监本,极不便于经籍流传,乃考石经及各种旧刻经籍作成此书,以纠正经籍在流传中的错字讹脱。其原则是凡监本有笔误显然

  • 自愉堂集

    十卷。明来俨然(约1610年前后在世)撰。来俨然,字望之,陕西三原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官兵部主事。著有《自愉堂集》。是集凡十卷,文四卷,诗六卷。系其子俨复临所刊。其集所作酬

  • 史部

    自魏晋以后,图书目录分类为经、史、子、集四部。史部著录各种体载的历史著作。《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皆分为13卷,《明史·艺文志》分为10类,清《四库全

  • 柴氏四隐集

    三卷。宋柴望及其从弟随亨、元亨、元彪撰。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又号归田。宋理宗嘉熙年间官太学上舍。淳祐六年(1246)元旦,皇帝下诏求直言,柴望因《丙丁龟鉴》奏百忤权臣贾似道,下狱

  • 形声类篇

    五卷。清丁履恒(1770-1832)撰。履恒字道久,一字若士,号东心,武进(今属江苏)人。嘉庆六年(1801)拔贡,官至肥城知县。著作尚有《春秋公羊例》、《左氏通义》、《毛诗名物志》、《宛芳阁杂著》等

  • 读诗录

    不分卷。明薛瑄(生卒年及生平不详)撰。薛瑄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属山西)人。永乐进士,宣德中任御史,因得罪宦官王振,下狱论死,不久得释。景帝嗣位,召任大理寺丞。英宗时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著述

  • 史伯平先生所著书

    二种,二卷。清史致准(详见《尚书绎闻》)撰。二种为《尚书绎闻》一卷、《读左评录》一卷。两种本辞典均有专条介绍,可参阅。有光绪年间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