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声类

诗声类

十二卷。分例一卷。清孔广森(1752-1786)撰。广森字众仲,另字撝约,号轩,曲阜(今属山东)人,孔丘六十八代孙。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后父母丧,以哀卒。广森曾受学于经学大师戴震及桐城派古文家姚鼐门下,精经学,工骈文。著有《春秋公羊通义》十一卷,《礼学卮言》六卷,《经学卮言》六卷,《少广正员木内外篇》六卷,《大戴礼记补注》十四卷,《诗声类》十三卷及《仪郑堂骈体文》二卷。是书依魏李登《声类》取名,将阳声分为原丁长阳东冬綅蒸谈九类,将阴声分为歌支脂鱼侯幽宵之合九类。主阴阳,不分唇舌喉齿牙;言偏旁,不言字母等韵。书中称于陈季立、顾宁人、段玉裁之说多从其善者,然亦多有自家之说,其于入声,以为自缉合等闭口音外,皆当分属自支至之七部而转为去声,此说为前人所未有论者。是书论音,于三代秦汉古音多真知灼见,推之于后则往往有不严密者。有轩所著书本。今中华书局有影印本。

十二卷。附《诗声分例》一卷,清孔广森撰。孔广森(1752——1786年)字众仲,又字约,号顨轩,曲阜(今山东曲阜县)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无意仕进,遂告归,三十四岁时病卒。曾受学戴震、姚鼐之门,通经史小学,尤精公羊学、礼学、音韵学。尚著《春秋公羊通义》、《大戴礼记补注》、《礼记卮言》、《经学卮言》、《少广正负术内外篇》等。善文学,骈体兼汉魏六朝初唐之胜,江都汪中叹为绝手。《诗声类》和其他所著书皆收入《顨轩孔氏所著书》内。《诗声类》就《诗经》韵字分别类聚,分古韵为十八部。阳声分为九部:①原类(元寒桓删山仙)、②丁类(耕清青)、③辰类(真谆臻先文殷魂痕)、④阳类(阳唐庚)、⑤东类(东钟江)、⑥冬类(冬)、⑦侵类(侵覃凡)、⑧蒸类(蒸登)、⑨谈类(谈盐添咸衔严)。阴声分为九部:①歌类(歌戈麻)、②支类(支佳、入声麦锡)、③脂类(脂微齐皆灰、入声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黠鎋屑薛)、④鱼类(鱼模、入声铎陌昔)、⑤侯类(侯虞、入声屋烛)、⑥幽类(幽尤萧、入声沃)、⑦宵类(宵肴豪、入声觉药)、⑧之类(之咍、入声职德)、⑨合类(入声合盍缉叶帖洽狎业乏)。孔氏又谓“丁”“辰”通用、“冬”“侵”“蒸”通用、“支”“脂”通用、“幽”“宵”“之”通用,则孔氏所定宽韵只有十二类。孔氏古音学有以下特点:第一,孔氏古韵分部的特点是东冬分立。孔氏以前各家都是东冬合于一韵,至孔氏才使冬部独立。冬部以冬韵为主,另收东韵三等大部分字及江韵的降字。东冬分立王念孙没有接受,但受到其他学者的赞扬。段玉裁《答江有诰书》尤为倾倒。第二,孔氏确立了阴声韵、阳声韵名目,并建立了阴阳对转理论。孔氏分古韵十八部,阴声九,阳声九,两两相配而可以对转。《诗声类》自序谓阳声九部、阴声九部“各以阴阳相配而可以对转。其用韵疏者,或耕与真通,支与脂通,蒸侵与冬通,之宵与幽通。然所谓通者,非可全部混淆,间有数字借协而已”。阴阳相配及阴阳通转之法,戴氏已经予以肯定,但戴氏仅称“旧无入之韵”、“旧有入之韵”,至孔氏才确切地称以阴声韵、阳声韵。孔氏且对阴阳对转的规律加以明确阐述,他说:“入声者,阴阳互转之枢纽”,例如“之”为平声字,转为上声“止”,再转为去声‘志’,再转为入声“职”;由入声“职”再转成阳声字“证”、“拯”、“蒸”;入声“职”是“之”“蒸”阴阳对转的枢纽。孔氏所确定的对转情况如下:①歌原(元)对转;②支丁(耕)对转;③脂辰(真)对转;④鱼阳对转;⑤侯东对转;⑥幽冬对转;⑦宵侵对转;⑧之蒸对转;⑨合(叶)谈对转。以上九组中,合谈对转不算阴阳关系,因为合类只有入声;宵侵对转不合理;幽冬关系比较模糊以外,其他六类都是正确的。孔氏阴阳对转理论对古音研究贡献是巨大的。孔氏不为旁转之谈,他所说的“丁”(耕)与“辰”(真)通用、“支”与“脂”通用、“蒸”“侵”与“冬”通用、“之”“宵”与“幽”通用,只是指用韵宽疏而言,并非指通转;其馀各部,虽相邻近,认为亦不得通用与通转。戴震于阴阳之外别立入声,孔氏则“缉”“合”等外,入声附立于阴声。孔氏认为古无入声,故不为别列。他说古代的去声有两类,一类“长言之”,一类“短言之”,后来“短言之”者变成了入声。孔氏古无入声之说是错误的。孔氏原书所附之《诗声分例》是继江永的《诗韵举例》而作。江永列常例四、变例十四,仅粗具纲目而已。孔氏则分别极细,列通例十门、别例十三门、杂例四门,举例句一百三十余,可谓详密矣。《诗声类》有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仪郑堂刊本、渭南严氏刊本,并收入《顨轩孔氏所著书》。中华书局1983年曾据原刻本重印,为《单韵学丛书》之。

猜你喜欢

  • 偏旁溯原

    二卷。清吴锦章(生卒年不详)撰。锦章兴山(今属湖北)人,尝宦于湖南。是书专论隶书之变,谓今之楷古之隶也。体从篆变,而改易增减,以求美观。故偏旁多失六书之义,如“火”字在下改为四点,而“鳥”、“焉”、“

  • 中国政俗考略

    一卷。美国佑尼干(1857——1920)撰,美国林乐知(详见《中国关系论》)、吴江任保罗(廷旭)同译。佑尼干,美国领事官,律师。1885年任驻日本神户总领事;1893年被派为驻上海总领事,直到1897

  • 说文解字注匡谬

    八卷。清徐承庆(生卒年不详)撰。承庆字梦祥,一字谢山,元和(今江苏吴县)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举人,官至山西汾州府知府。是书专匡段氏之谬,归纳为十五种:(1)“便辞巧说,破坏形体”;(2)“臆决

  • 虚字韵薮

    五卷。清潘维城撰。维城字阆如,江苏吴县人。从同里夏文焘游,又从李锐学,为钱大昕再传弟子。尚著《论语古注集笺》。是书自序略云:律赋莫重于押官韵,官韵莫难于叶虚字。虚字不稳,通篇俱为减色。非平日熟于虚字韵

  • 唐月令残卷

    一卷。唐明皇刊定,李林甫(?——752)等注。李林甫,小字哥奴,唐宗室,结厚惠妃,出任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晋国公。他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以成其行,妒贤忌能,以保其产,屡兴大狱,以张其

  • 观河集

    四卷。清彭绍升(见《测海集》)撰。此集为其所著古今体诗。自编按年分次。其始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迄五十八年(1793),共三十六年间之作品。其死后由其孙蕴策刊行。集名《观河》,取佛在祇桓精舍为波斯

  • 霞浦县志

    四十卷,首一卷。民国罗汝泽、刘以臧修,徐友梧纂。罗汝泽,曾任霞浦县知县。徐友梧,曾任江西信丰县知县。霞浦县旧无志。民国五年(1916)罗汝泽任县令后,始设局纂修邑乘。其后历经波折,至民国十四年(192

  • 贤识录

    一卷。明陆钱撰。陆钱,字举子,号少石子。昆山人。官翰林侍读。陆钱沉静好学、矜严自恃。著有《山东通志》等。《贤识录》记叙的都是洪武年间的杂事,采录的事迹多出于《余冬序录》、《野记》、《客座新闻》、《草木

  • 江表二臣传

    一卷。撰者不详。江表二臣指史可法、黄得功。后附《淮域纪事》、《嘉定县乙酉纪事》、《浙江纪略》等。现存涵芬楼藏抄本。

  • 晴川蟹录

    四卷。后录四卷。清孙之騄(详见《尚书大传》)撰。《晴川蟹录》是一部记载蟹品以及关于蟹的诗文、故事的书。全书分为四门:分别是谱录、事录、文录、诗录。《后录》也分为四门:分别为事典、赋咏、食宪、拾遗。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