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论学制备忘记

论学制备忘记

一卷。清段玉裁(1735-1815)撰。段玉裁字若膺,号茂堂,江苏金坛人。乾隆举人,至京师,师事戴震,后任巫山县知县,以父老引疾归,居苏州枫桥闭门著书三十余年,著有《六书音韵表》、《古文尚书撰异》、《毛诗训故传》、《经韵楼集》等书,是清著名文字训诂学家和经学家。《论学制备忘记》是段玉裁针对顾氏的《学制备忘记》提出小学必设在西郊一处,而不能设在四郊之观点,列举历史上大量四郊有学之例以驳斥之。在书中段氏引用刘芳、崔露恩的观点:大学在国中,小学在四郊,认为这是不刊之论。据周礼记载,地方官即有乡大夫、遂大夫。段玉裁指出,在经书中少见近郊记载,但经文称远郊为四郊,郊之内为六乡,至郊百里之外为野,野之内为六遂。在经文中常以国中、四郊并提。接着段玉裁举出四郊有学的例证来阐述其“学主四郊”之论,段氏的四郊之学主张合乎当时的教育需要,而顾氏认为小学专设于西郊,未免偏颇迂腐。有《昭代丛书》本。

猜你喜欢

  • 皇极经世索隐

    二卷。宋张行成(生卒年不详)撰。张行成,字文饶,一作子饶,临邛(今属四川省)人。传说张行成撰有“易说七种”,此著就是其所撰七书之一。北宋邵雍撰《皇极经世书》,认为天地万物变化消长的法则可由象数推演而知

  • 彻悟禅师语录

    一卷。清代释际醒撰。彻悟,号梦东。生于1741年,卒于1810年。为清代弘扬净土宗代表人物之一。彻悟初从北京广通寺粹如参禅,后继主法席,为道俗所归仰。嘉庆五年(1800),居京郊怀柔红螺山资福寺,倡导

  • 浩波遗集

    三卷。清郑际熙(约1722-1770)撰。郑际熙,字大纯,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际熙工诗文。是集为其弟际唐等所刊。凡诗二卷,文一卷。文中有杜律篇法序一篇,宣称诗人作诗,非

  • 新城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清崔懋修,严濂曾纂。崔懋字黍谷,辽宁襄平人,出身举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任新城知县。崔懋掌新城十年,见邑志创于明嘉靖年间邑令胡庆鸣,再修于天启邑令王象晋,三修于康熙十一年邑令马孔

  • 卷施阁诗集

    二十卷。附《鲒轩诗》八卷。《更生斋诗》十卷。《诗余》二卷。清洪亮吉(生平详见《卷施阁文集)撰。该集均为亮吉个人删订,以编年形式编次,始于乾隆己亥(1779年),止于嘉庆癸亥(1803年),共二十五年的

  • 毛诗析疑

    十五卷。清王嗣邵(生卒年不详)撰。嗣邵字协之,鹿邑(今河南省鹿邑县)人,著有《目耕堂笔记》等著作。此书大旨,以为毛公作诗传,先撮举此诗大旨,如赵岐《孟子注》之有章旨,此即是序,序是毛公所撰,并不伪,但

  • 五子篡图互注

    四十二卷。宋龚士(生卒年不详)编。龚士字子质,号石庐子。生平事迹不详。此书主要将《老子》、《庄子》、《荀子》、《扬子》、《文中子》五子及注汇集一起,附以图表而成。所集《老子》用河上公注,凡二卷,卷首列

  • 四书集义精要

    二十八卷。元代刘因(1747-1293)撰。刘因字梦古,一名駰,自号静修,元代理学家。雄州客城(今河北徐水东)人。不仕于元,隐居乡间,潜心学问。其理学思想宗朱子,但羼入了陆学。对于理学的传播及元代理学

  • 圣学入门书

    无卷数。清陈瑚(生卒年不详)撰。陈瑚字言夏,号确庵,太仓(今属江苏)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贯通《五经》,务为实学,绝意仕进,从学者云集。著《求道录》等书。此书分为大学日程和小学日程二种。大

  • 濂洛关闽书

    十九卷。清代张伯行见《道统录》撰。此书摘取宋代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朱熹五人著述的梗概,分条目编辑而成,并在每条下做了注释。有《周子》一卷、《张子》一卷,《程子》十卷、《朱子》七卷。有《正谊堂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