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观堂遗墨

观堂遗墨

二卷。王国维(1877-1927)撰。此编为民国海宁人陈海乾所辑。上卷系彝器图谱题识之文,虽多应酬之作,然见识颇高。与《观堂集林》相比较,亦别具旨趣。如《周玉刀跋》实即《观堂集林陈实说齐侯二壶跋》,惟行文遣词略有不同。又如《飞燕角跋》则为《集林》卷三之《释觥》篇衍化而来。此外各篇多散见于《观堂别集》,而内容亦时有异同。而《明抄北涧集跋》、《拜经模览古图跋》、《乐庵居士五十寿序》三篇,均为别集失收,亦赖此书得见全文。下卷乃致蒋孟苹父子、及徐积余等手札,大半为蒋氏编书目时所作,时时涉及校理书籍之事,佚闻颇多,可作近代史料参考。有民国本,上海古籍书店《王国维遗书》(1983.9)亦收录。

猜你喜欢

  • 宝应图经

    六卷,首二卷。清刘宝楠撰。刘宝楠(1791-1855),字楚桢,号念楼,江苏宝应县人。道光二十年进士,历任文安、宝坻、固安、元氏、三河等县知县。以治《论语》名世,著有《论语正义》、《文安坝工录》、《释

  • 经典稽疑

    二卷。明陈耀文(生卒年不详)撰。耀文字晦伯,确山(今河南确山)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历官至按察司副使。除本书外,还著有《正杨》、《学林就正》、《学圃萱苏》、《天中记》、《花草粹编》等。古人专门之学皆有

  • 释谷

    四卷。清刘宝楠撰。刘氏生平著述,见“论语正义”。是编专释谷名。宝楠认为程氏《九谷考》于麦豆麻考证甚详、余则颇多阙略失误,遂广引群书,旁推交通、对程氏之说加以辨证,如谓程氏以“穱麦”为“爵麦”、“穞豆”

  • 朱子圣学考略

    十卷。清代朱泽沄撰。朱泽沄字湘陶,号止泉,宝应(今江苏中部)人。著有《王学辨》、《止泉文集》。此书针对宋代以来朱(熹)陆(九渊)二派相互争胜的状况,详细地叙述朱熹求学的始末,以此反驳陆(九渊)王(守仁

  • 节义录

    二卷。明谢杲撰。杲字青门,福建人。该书记闽中节义之士。凡明代事皆称昭代,或我兵我朝等。惟次序不明,且间有残缺。推其大旨,盖以城守之臣为上,死难之士次之,隐逸逃禅之士又次之,武臣为末。后有跋盛赞谢杲著书

  • 此庵语录

    十卷。清胡统虞(生卒年不详)撰。胡统虞字孝绪,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中进士。入清,官至国子监祭酒。他潜心理学,通熟兵法。著有《兵法三家摄要》、《明善堂集》等书。此书前二卷为《成

  • 南江县志

    ①三卷,清胡炳纂修。胡炳,荆门人,曾任南江县知县。南江县旧无志,兹编为首创。《南江县志》道光七年(1827)刻本。共三卷。首载胡炳序,次目录,次凡例。上卷为天文、星象、舆图、沿革、疆域、形势、风俗、山

  •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记

    六十卷。唐代释智俨(602-668)撰。智俨,俗姓赵,今甘肃省天水人。十二岁时由父母交给法顺教诲。十四岁时正式出家为沙弥。二十岁受具戒。一生参佛弘法,声名远扬,有“神用清越,振绩京皋”(《续高僧传·法

  • 蓝涧集

    六卷。明蓝智撰。蓝智,字明之,崇安(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蓝智为蓝仁之弟,元末弃去科举,与其兄共师杜本,倡和为诗。洪武十年(1377)以荐受广西按察司佥事,颇有廉声。后卸职归里,著有《蓝涧集》六卷

  • 墉城集仙录

    六卷。五代蜀杜光庭(详见《了证歌》)撰。道教中称女性成仙者为元君,或女仙,世人称仙女,以区别对男性关于神仙真人之称谓。杜光庭撰《墉城集仙录》,载述古今女子成仙的事迹,取材于《汉武内传》、《真诰》等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