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杨殉节纪略
清史得威(生卒年不详)撰。得威明末史可法嗣子,原任可法标下总统内五营副总兵官。该书记弘光时史可法危城授命始末,并录绝笔遗书。后附殉难文武官员姓氏四十二人。现有借月山房汇抄本。
清史得威(生卒年不详)撰。得威明末史可法嗣子,原任可法标下总统内五营副总兵官。该书记弘光时史可法危城授命始末,并录绝笔遗书。后附殉难文武官员姓氏四十二人。现有借月山房汇抄本。
无卷数,明张居正、吕调阳撰。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嘉靖进士,任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力主改革弊政,隆庆元年(1567年)进入内阁参预机务,万历元年(1573年)任内阁首辅,在任时
四十卷。清吴炳文撰。炳文字梓园,歙西(今安徽歙县)人。潜研经术,尤好《左传》。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游学京师,住在国子监监丞侍朝家。当时侍朝正分校《四库全书》,炳文也多所襄赞。此书共分为十九门:天
二卷。清刘衡撰。刘衡,江西南丰县人。嘉庆五年(1800)由副贡生考充官学教习,历任广东新兴及四川垫江、梁山、巴县等县知县。道光十年(1830)官至河南开归陈许道。书前有作者自序和郭尚先、吴寿椿二序。据
二卷,旧本题刘善撰。刘善号龟斋,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在《江西通志》上载有刘善其人,但说他是临川(今江西临汝县)人,于洪武二十年(1387)考中举人。该书上卷起于夏帝,止于晋代;下卷自南北朝讫于明
二卷。明傅文兆撰。文兆为江西金溪人。该书共分五篇:《上古易》第一,《观象篇》第二,《玩词篇》第三,《观变篇》第四,《观占篇》第五。取名“十一翼”,意思是说,孔子传《易》已有十翼,而自己又翼孔子,所以就
五卷。《后论》一卷,《山川地理图》二卷。宋程大昌(详见《易原》)撰。《禹贡论》,《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五卷,与《宋史·艺文志》卷数相合,然今所见宋刻本及文渊、文溯、文津、文澜四阁库书均著录为二卷,《总
三卷。辑佚书,唐侯果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侯果生平事迹不详,《唐书》儒学传褚无量传内有“国子博士侯行果”。马国翰认为行果乃其字,果为其名。《唐书·艺文志》不载此书。马氏据李鼎祚《周
三卷。清黄崇兰(见《明贡举考略》)撰,赵学会续编。黄崇兰有《明贡举考略》(已著录),后以清朝科举取士,制仿前明,其间遇有大庆,特开恩科,或逾年即行,或一岁再举,实前明所未有,故仿《明贡举考略》之体例,
四卷。明过庭训撰。庭训字成山,平湖(今属浙江)人。生卒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福建按察使。该书主要记叙历代儒者事迹,上起汉董仲舒、下至明罗洪先,共三十六人。各人略录其言行,然大抵抄录他
二卷。王国维(1877-1927)撰。此编为民国海宁人陈海乾所辑。上卷系彝器图谱题识之文,虽多应酬之作,然见识颇高。与《观堂集林》相比较,亦别具旨趣。如《周玉刀跋》实即《观堂集林陈实说齐侯二壶跋》,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