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红薇翠竹词

红薇翠竹词

一卷。《仲轩词》一卷。清焦循(1763-1820)撰。焦循字理堂,一字里堂,晚号里堂老人。江都甘泉(今江苏扬州)人。嘉庆六年(1801)举人,应礼部试不第,即奉母家居,仕进之心日淡,从此潜心学术,筑雕菰楼。阮元督学山东、浙江时,曾入其幕为宾客,与李尚云、凌廷堪并称为“谈天三友”。焦循经学造诣颇深。对所有儒家经典,几乎都有研究,尤精于《易》,曾作《易通释》、《易图略》、《易章句》,总称《雕菰楼易学》。晚年又完成《孟子正义》三十卷。焦循认为治学不应强分汉宋,尤不可立考据之名。学宜随时而进,不宜泥古,所以他治学多能提出独到见解,很为学术界所重视。焦循还精通音韵、训诂、地理、医学、天文、历算等,以其博学多识,被阮元称为“通儒”。他对文学中的诗词、古文、时文、戏曲等都有自己的看法,对文学理论颇有贡献。亦工于诗。其诗往往有感而发,能积极表现现实。风格质朴,明白如话,简炼晓畅。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称:“里堂诗质而有味,一洗俗物,亦无轻生肤廓之习。”在经学家诗中,可谓别具一格。他也能文,工词。其文章论辩说理,清晰透彻,气势充沛。著作有《尚书补疏》、《毛诗补疏》、《论语补疏》、《雕菰楼集》二十四卷(共诗五卷、文十九卷)、《佚文》一卷、《红微翠竹词》一卷、《仲轩词》一卷、《雕菰楼词话》一卷、《剧说》、《花部农谭》等。红薇翠竹及仲轩,皆其半九书塾之亭轩。名曰仲轩者,取仲长统《乐志论》之旨。其词多滞而不活,质而不空。而红薇翠竹词,每首之后,往往详细注释。其述友朋事迹,尚可参考。至于字面典故,一注之,则殊不雅正。词本以措意运笔为难,不以用典与否而定其美恶。循以为详言出处,可以显其无一字无来源,而不知其于词有损而无益。据其所撰《里堂家训》卷下云:“古文之有四六,犹诗之有词也。词与四六之于诗古文,辟如婢妾之于夫人。有夫人不始有婢妾,而竟以婢作夫人不可也。”须知文体不同,各有本质,厚彼薄此,则昧于文学之变迁。观其所言,实未能深知词旨。循经学湛深,自有其传世之业,不必以词论之。有《传砚斋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水利营田图说

    一卷。清吴邦庆撰。吴邦庆,见《畿辅水利辑览》条。考此书之作,大旨以为当时水田虽已兴修,而水利之赢缩无常,或有改为旱田者,恐遗迹渐湮,日久则难求访。故取直录各州县之舆地形势及河道源流,计里开方,为图说一

  • 庸吏庸言

    二卷。清刘衡撰。刘衡,江西南丰县人。嘉庆五年(1800)由副贡生考充官学教习,历任广东新兴及四川垫江、梁山、巴县等县知县。道光十年(1830)官至河南开归陈许道。书前有作者自序和郭尚先、吴寿椿二序。据

  • 西涧草堂集

    四卷。清阎循观(1724年-1768年)撰。阎循观字伊高,一字怀廷,昌乐(今山东昌乐)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授吏部考功司主事。循观省身克己,刻苦自立。著有《名人小传》、《见闻随笔》、《毛诗

  • 松桂堂全集

    三十七卷。《延露词》三卷。《南淮集》三卷。清彭孙遹(1631-1700)撰。彭孙遹,字骏林,号羡门生,又号金栗山人,浙江海盐人。顺治十六年(1659),官中书舍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召

  • 百子全书

    一百种。清崇文书局辑。该丛书辑录先秦至明代百种子部著作,其中儒家类二十三种:《孔子家语》、《孔子集语》、《荀子》、《孔丛子》、《新语》、《忠经》、《新书》、《盐铁论》、《新序》、《扬子法言》、《方言》

  • 广东蚕桑谱

    二卷。清陈启源(约1825-约1905)撰。陈启源,字芷馨,南海(今广东南海县)人。曾游历南洋各地经商,回国后创办中国首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广东蚕桑谱》主要介绍广东一带的养蚕

  • 墉城集仙录

    六卷。五代蜀杜光庭(详见《了证歌》)撰。道教中称女性成仙者为元君,或女仙,世人称仙女,以区别对男性关于神仙真人之称谓。杜光庭撰《墉城集仙录》,载述古今女子成仙的事迹,取材于《汉武内传》、《真诰》等道书

  • 易汉学考

    二卷。清吴翊寅撰。吴翊寅,阳湖人。生平深于易学。著作除本书外,还有《易彖传大义述》二卷、《易爻例》一卷、《易汉学师承表》一卷。清代惠栋曾撰《易汉学》八卷,考辨孟喜、虞翻、京房、郑玄、荀爽五家易说,为时

  • 古志石华

    三十卷。清黄本骥撰。黄本骥,详见《金石萃编补目》条。专门著书录墓志碑全文的,黄本骥是第一人。赵明诚《金石录》收墓志一百七十八篇,均不录碑文。黄氏有鉴于此,因而备录碑文,认为沧桑虽变,而陈人事迹犹能以文

  • 蠛蠓集

    五卷。明卢楠(约1535年前后在世)撰。卢楠,字少楩,一字次楩,又字子木,浚县(今属河南省)人。生卒年不详。以赀为国学生,博闻强识,恃才傲物,忤县令,被诬论死,幸谢榛为之鸣冤,始得平反。著有《蠛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