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篆刻针度

篆刻针度

八卷。清陈克恕撰。陈克恕字目耕,又字吟香。浙江海宁人。著有《砚说》、《笔谈》、《篆学经眼》、《印人汇考》等书。此书前有乾隆五十一年(1787)翁方纲序,接下还有桂馥序,其次为例言八则,例言后分卷,卷又分类。第一卷为考篆、审名、辨印、论材四类。第二卷为分式、制度、定见三类。第三卷为参考、摹古、撮要三类。第四卷为章法、字法二类。第五卷为刀法、笔法二类。第六卷为总类、用印法二类。第七卷为杂记、制印色,收藏三类。第八卷选石一类。以上每类之中又分若干小类,历代论撰刻者皆无此书详备。此书荟萃众说,参以己意,多从学力经历而来。对于章法,认为一字有一字之法,全章有全章之法,如字之多少,文之朱白,印之大小,画之疏密,挪让取巧,当本于正。使互相依顾而有情,一气贯串而不悖。对笔法,认为篆固然有体,而丰神流动,庄重典雅,俱在于笔法。但有轻有重,有屈有伸,有俯有仰,有去有往,有粗有细,有强有弱,有疏有密,此数者宜取乎中,始得有法。否则一涉于俗就欲改不得。又认为,当从章法,以讨笔法。因物付物,巧自天成,不至矫强拂逆,如人具百骸,增减颠倒不得。千态万状,固自如也,纤浓得中,修短合度;曲处有筋,直处有骨,包处有皮,实处有肉,当从即流,当住即峙,遇圆则合于规,遇折则合于矩,动不嫌狂,静不嫌死,全得之于自然,不假道于才智。尤能得此中三昧,非一知半解者所能道。总之此书可谓印学经典。

猜你喜欢

  • 大同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黎中辅纂修。黎中辅字濂燕,江西东乡县人,出身举人,道光三年(1823)任大同县知县。数百年有郡志无县志。此志为中辅官大同县时所创修,书成于道光十年(1830)。全书二十卷首一

  • 西昌县志

    不分卷,佚名纂。《西昌县志》清乾隆间修,抄本。此志既不分卷,又无叙跋。其所记选举,断自雍正十二年(1734)。文武仕宦,亦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止。则其似撰自乾隆或嘉庆间重修通志时。此志虽简略,然

  • 慧福楼幸草

    一卷。清俞绣荪撰。俞绣荪生卒年不详,字彩裳,浙江德清人,俞樾之女,许祐身之妻,清代诗人。在世三十四年。此书有光绪九年(1883)苏州刊本,收入《春在堂从书》之中,书前有俞樾所作序言。全书共收诗七十五首

  • 二程年谱

    二卷。明唐伯元撰,清黄中订补。唐伯元字仁卿,澄海(今属广东)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至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为学力反程朱、陆九渊、王守仁之说。黄中字平子,号云瀑,舒城(今属安徽)人,生卒不详。《

  • 石经考辨

    二卷(原刻本)。清冯世瀛撰。世瀛字壶川,别号雪樵,又自称殊无味斋主人。四川人。著有《雪樵经解》、《耕余琐录》诸书。此书卷首略述撰辑缘起。对于历代所刻石经,此书分为汉、魏、晋、北魏、唐、后蜀、北宋国子监

  • 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中华书局1956年将《古书疑义举例》、《古书疑义举例补》、《古书疑义举例续补》、《古书疑义举例校录》、《古书疑义举例增补》五书汇为一编,名《古书疑义举例五种》。《古书疑义举例》七卷,清俞樾撰。俞氏生平

  • 缺斋遗稿

    三卷。清傅维森(1964-1902)撰。傅维森,字尹宝,号志丹。原藉直隶南宫(今河北南宫市),先世游幕来粤,因家居番禺(今属广东),遂为番禺人。傅维森选入广雅书院肄业。光绪十七年乡试第一。光绪二十一年

  • 好云楼初集

    二十八卷。首一卷。清李联琇(1820-1878)撰。李联琇,字秀莹,号小湖,江西临川人。道光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讲学士、福建学政、大理寺卿、江苏学政。曾主讲江南钟山书院。《好云楼初集》系作者自

  • 归州全志

    二卷,明王锡修,张时纂。王锡,官归州知州。张时,官训导。州志,《宋史·艺文志》有林仁柏《古归志》十卷,嗣后文渊阁书目旧志有宋元《归州郡志》一册、《归州志》一册、明初《归州秭归志》二册,俱无可考。嘉靖二

  • 康南海文钞

    四卷。清康有为(1858-1927)撰。康有为原名祖诒,字长素,晚号更生。广东南海(今属广东省)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官至工部主事。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后为保皇会首领。重视“经世致用”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