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虚勉一居文集
三卷。清张成孙(约1780-?)撰。张成孙字彦惟,江苏武进人,张惠言之子。成孙通小学,工历法,篆法亦佳。著有《端虚勉一居文集》、《说文谐声谱》。《端虚勉一居文集》共三卷。卷一为说、叙、跋、书、赠序、碑记;卷二为墓志铭、传、记事、哀祭;卷三为志谱。后附有《重修颖上县沿革志》;《迁徙谱》,《叙谱并例》。有道光二十年(1840)江阴暨阳院刊本,清宣统景印本。
三卷。清张成孙(约1780-?)撰。张成孙字彦惟,江苏武进人,张惠言之子。成孙通小学,工历法,篆法亦佳。著有《端虚勉一居文集》、《说文谐声谱》。《端虚勉一居文集》共三卷。卷一为说、叙、跋、书、赠序、碑记;卷二为墓志铭、传、记事、哀祭;卷三为志谱。后附有《重修颖上县沿革志》;《迁徙谱》,《叙谱并例》。有道光二十年(1840)江阴暨阳院刊本,清宣统景印本。
九卷,年表一卷,清夏敦仁撰。夏敦仁,字调元,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其中《十七史论》论述的是汉代到五代时期的史事,尽管所论有些陈旧,但他在每个朝代前各系世系,将正统王朝的世系与非正统的朝代世系并列,
无卷数。清魏枢(详见《东易问》)撰。此书杂采《春秋》“三传”及胡安国《春秋传》之文,并附作者之意于后。作者的观点与胡氏同一思路,亦属苛刻罗织之论;其有自出新意者,则更为乖谬,甚而至于擅改经文。如改以鲁
五卷。明杨慎撰。杨慎事迹见“俗言”。是书依平水韵,取奇僻之字分韵隶之。其所取材,经史之外,鼎彝铭文、石鼓文、《说文》古文籀文、汉隶魏碑以及《文选》、《方言》、《广雅》、《释名》、《素问》、《太玄》之属
不分卷。清王文源(详见《春秋世族辑略》)撰。该书撰成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未及刊行,后因鸦片战争之乱而散失。道光二十四年陈世珍于书肆中购得《春秋世族辑略》及该书,付梓刊行。该书不分卷,按《春秋
十二卷。明末清初程正揆(生卒年不详)撰。正揆初名葵,字端伯,号鞠陵,又号青溪道人,孝感(今属湖北省)人,后寓江宁(今江苏南京)。明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官尚宝司卿,入清官工部侍郎,与髡残友善。能
四卷。明王士骐撰。士骐生平事迹见《驭倭录》条。该书主要记述文成侯张良、忠武侯诸葛亮、武侯王猛、邺侯李泌四人的事迹,内容基本以正史材料加稗官野乘等相参而成。作者编辑该书,盖有隐寓尚友之旨。
见《郑长者书》。
五卷。清阮元撰。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在任职浙江巡抚期间,曾经广泛搜求“四库”未收的重要古籍,每获一书,即请属员鲍
一卷。元吾丘衍(生平详见《周秦刻石释音》)撰。此书为篆刻印章技法之书。首列三十五举,详论书体正变及篆写摹刻之法,次为合用文籍品目,一是小篆品,二是钟鼎品,三是古文品,四是碑刻品,五是器品,六是辨谬品,
十二卷。清郭嵩焘(1818~1891)著。郭嵩焘,字伯琛,号筠仙,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曾任广东巡抚,总理衙门大臣,并首任驻英公使,后兼驻法公使。著有《养知书屋遗集》、《使西纪程》、《郭嵩焘日记》。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