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离骚经订注

离骚经订注

一卷。明赵南星(1550-1627)撰。赵南星,字梦白,号侪鹤,别号清都散客,高邑(今河北高邑)人。万历进士,为人耿直敢谏,官至吏部尚书。崇祯初谥忠毅。著有《史韵》、《学庸正说》、《离骚经订注》。书前有作者万历四十一年(1613)《自序》,司马迁《屈原列传》。正文首行题《离骚经订注》,下署“宜城王逸叔师注”,“高邑赵南星梦白订”,可知以王逸《楚辞章句》为基础,“稍加删改,名曰订注”(《自序》)。篇末有作者跋文。此书主要本王逸说,五臣注以下诸说,所采较少。作者出于自己忠直耿介与屈原的品质有相通之处,才订注《离骚》,目的在于借古论今。赵氏极力赞扬屈原的高贵品质,对班固称屈原“露才扬己”之说加以驳斥。认为《离骚》求女一段是写“求古圣帝之妃,以配怀王”(《跋》),有违诗旨。版本有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原刊本,天一阁、北京大学、浙江图书馆、安徽博物馆、上海辞书出版社等藏。明末赵悦学重刊本,天津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藏。

猜你喜欢

  • 内经知要

    二卷。明李中梓(1588-1655)撰。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博通医学,门人甚众。学术上受李杲、薛己、张介宾等人影响,主张脾肾并重,擅用温补。其著述颇多,除此书外,还有《医

  • 两淮戡乱记

    五卷。清张瑞墀撰。瑞墀生卒年不详,字价辅,安徽霍邱人。为邑中名诸生,为安徽学使朱九香所重,后即入朱学幕。咸、同之际,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因为战事,两淮地区社会动荡,瑞墀离家到三河尖躲避。社会

  • 音学全书

    三十四卷。清王起鹏撰。起鹏字芝兰,改名第兰,号苕若,新城(今河北新城县)人。乾隆己酉(1789年)举人,官湖北谷城县令。谓读《切韵指掌图》,恍然悟今所传之等韵即古之韵书,于是以类相求,用宋郑庠之说,以

  • 当轩集

    十六卷。元王旭(生卒年不详)撰。旭字景初。东平(今属山东)人。《山东通志》称“旭与同郡王构、永平王磐俱以文章名世,天下号为三王。游历天下,终生未仕。”《四库全书总目》评曰:“其诗随意抒写,不屑于雕章琢

  • 法藏碎金录

    十卷。宋代晁迥(生卒年不详)撰。晁迥“受学于王禹偁,以文章典瞻擅名。而性耽禅悦,喜究心于内典。”此书于宋仁宗赵祯天圣五年(1027)撰成,实乃晁迥告老还家而作。他除撰有《法藏金录》外,还撰有《昭德新编

  • 大义觉迷录

    四卷。清世宗敕撰。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是清朝定鼎北京后的第三代皇帝。雍正六年(1728年),清朝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大案,即曾静反清事件。次年,清世宗在处理此案之后刊布了《大

  • 郭知玄切韵

    一卷。唐郭知玄撰,清顾震福辑。郭韵新旧《唐志》均未著录。《日本现在书目》著录郭知玄《切韵》五卷,《广韵》卷首附列增字诸家姓名中有“郭知玄拾遗绪正,更以朱笺三百字”字样。郭忠恕《汗简》征引郭知玄《字略》

  • 佛教初学课本

    一卷。清代居士杨文会(1837-1911)撰。杨文会,号仙山,安徽石埭县人。生逢清朝末年,经历过因太平天国运动的辗转迁移。面对时局的动荡,杨文会却专心学习音韵、历数、天文、地理、黄、老、庄、列等学问,

  • 今文尚书经说考

    三十二卷。清陈乔枞撰。陈乔枞(1809-1869年)字朴园,福建侯官(今福建省闽侯县)人,清代经学家,陈寿祺之子。道光五年举人,官至江西临江、抚州知府。陈乔枞传其父亲辑佚之学,续成《今文尚书经说考》、

  • 何劭公论语义

    一卷。清俞樾(详见《论语郑义》)撰。樾认为何劭公《论语注》亡佚已久,凡拾遗补缺者,只以《春秋》说《论语》而对何注无征。樾乃取《公羊解诂》中引《论语》处以存何义。是书与樾所撰的《论语郑义》体例相同,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