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神农本草经疏

神农本草经疏

三十卷。明缪希雍(详见《先醒斋广笔记》)撰。又名《本草经疏》。缪氏医术精湛,对本草研究尤为精深。他以《神农本草经》为经,以《名医别录》为纬,历三十余载,撰成此书。此书目录编次悉依宋代《大观证类本草》,部分混杂者,为之补正。刊于天启五年(1625)。其取名缪氏曾称“本草出自神农,譬之五经,增补别录,譬诸注疏,故名。”此书分本草为十部,卷一至卷二为续序例上、下。续序例上对药之性味、主治、七方十剂、五脏苦欲补泻等作了论述。续序例下,分阴阳表里虚实、五脏六腑虚实、六淫、杂证、妇人、小儿、外科七门。卷三至卷三十,按《大观证类本草》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人、禽、兽、虫、鱼、果、米谷、菜等十部,共载药物一千四百余种。此书为缪氏对《神农本草经》的注释与阐发,以及一生药学经验之总结。缪氏在此书中对中药的作用,相互间作用的差异,每位药物的作用机理,以及其应用禁忌,一一加以说明。并结合临床实际,提出用药原则及药物的具体运用。此书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比较,李氏《本草纲目》以品种的齐全、部类的系属、采制的鉴定、功用的综述性等取胜,而此书则以述功寻验,明其所以然,条分缕析,发其隐微之旨为佳。是一部深刻而系统论述中药药性理论的巨著,对我国药物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使我国的本草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由研究药物的效用发展到重视中药药理的研究阶段。清代著名药学家吴仪洛云:“缪氏之《经疏》,不特著药性功能,且兼其优劣,其中多所发明。”缪氏自序称:“据经以疏义,缘义以致用,参互以尽其长,简误以防其失。”足见此书宜于实用。有明天启五年(1625)绿君亭刊本、《四库全书》本、清光绪辛卯年(1891)池阳周氏校刊本。

猜你喜欢

  • 音律节略考

    一卷。清潘继善(生卒年不详)撰。潘继善号本庵,婺源(今安徽婺源)人。是书首先列举律吕损益上下相通之法,其次列正半变半诸律长短之法,再次列十二律还相为宫之法,最后列黄宫七管至应宫七管十二图,即《律吕新书

  • 广快书

    五十卷。明何伟然(详见《快书》条)编、吴从先(生平事迹不详)订。何伟然曾与闵景贤同编《快书》五十种,后又订五十种广之,故曰《广快书》。所采皆取明人说部文献,每一书为一卷,如《槎庵燕语》一卷,明来斯行撰

  • 史见

    二卷,清陈遇夫撰。遇夫字交甫,广东新宁人。《史见》一书为作者杂论史事之作,遇夫谓:“史而失实,则无以垂法戒而大义不明于天下。”书中作者议论颇见史识,也较为公允,明白纯正,不为危言酷论。但其中也有书生师

  • 太原段帖

    四卷。清段叔玉(生卒年不详)刻博山书。段叔玉,生平不详,为傅山的同乡后辈,工于刻石,为傅山之子傅寿髦所赏识,学傅山书,故收藏甚多。该帖刻成于康熙癸亥,此帖中皆为傅山七旬以后所收,多录古人诗文,自书较少

  • 风流十书

    八种,八卷。不著编者姓氏。所收子目书为:《钟情丽集》一卷,玉峰道人撰;《双双传》一卷,江都禹梅金撰;《三妙传》一卷,不著撰人姓氏;《天缘奇遇》一卷,不著撰人姓氏;《娇红传》一卷,不著撰人姓氏;《三奇传

  • 抑抑堂集

    十五卷。清吴涑撰。吴涑,字温叟,晚号击存,江苏淮阴人,曾任国会议员,生卒年不详。涑父昆田,以文章行谊,名重江淮,世称稼轩先生。涑少承家训,复得名师高延第指授,通经史百家之旨。集中卷一至四,为文,卷五至

  • 博野尹太夫人年谱

    不分卷。清尹会一(1691-1748)编。会一字元孚,直隶博野(今属河北)人,雍正元年(1723年)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此谱为其母李氏(1667-1744)年谱,记李氏守节教子及随会一莅任各地恤灾、

  • 巴山七种

    二十二卷。清王侃撰。王侃字迟士,西川温江(今属四川省)人,生卒年不详。以贡授州判,不就。著作除本书所收外,尚有《治官记异》、《字通》。《巴山七种》目次为《皇朝冠服志》二卷、《治平要术》一卷、《放言》二

  • 梦春庐词

    一卷。清李贻德(1783-1832)撰。李贻德字天彝,号次白,嘉兴(今属浙江)人。其于江宁投师孙星衍。著有《〈春秋左传〉贾服注辑述》等书。此书为其手定词稿,而殁后所刊。收词四十八首,意境不深。其间有《

  • 石溪文集

    七卷。《附录》一卷。明周叙(1392-1452)撰。周叙,字功叙(一作公叙),号石溪,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明永乐十六年(1418)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升修撰,晋侍读学士,官至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