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授读

礼记授读

十一卷。清熊松之(生卒年不详)撰。松之,字子容,高安(今江西省高安县)人。道光举人。历任浙江诸暨、慈溪、天台、富阳知县,官至周知。参加编撰《江西通志》。为官有惠政。生平嗜学,尤精通《礼》经。著《礼记授读》十一卷,未竟而卒。书为其孙熊埴影印。书首有徐世昌,柯劭忞、薛时雨三人作的序。劭忞序言明松之创作意旨及是书特点:治小戴礼学,近世朱氏彬《礼记训篡》,本为作义疏之长编,博引诸家,采择评审,大抵羽翼郑学,疏通古义,而无自抒心得之处。郭氏嵩焘《礼记质疑》,往往自逞胸臆,故与前人为难,诋之者,谓质无可质,疑无可疑?其受同时之抨击如此。然苦心探索,其独创之见,亦有不可废者。高安熊子容先生,《礼记授读》,以郑学为标准,以陆《释义》孔疏为津逮,盖先生之意,欲使学者由浅而深,由训诂而推之名物象数,而之义理,虽曰家熟读本,而治经之途径备。治小戴之学盖未有及先生者,惜未成而已捐馆舍,然标明宗旨,发挥义例,使后学有门径可循,其必传后世无疑也(末题庚午春正月,柯劭忞谨识)。对熊氏《礼记授读》评价颇高。书首还有作者自序。是书为熊氏未成之稿本。自《曲礼》至《玉藻》而止,共十一卷。《经文·曲礼》首节,即不全录,也许影印者皆据熊氏自辑之本,下皆仿此。但郑注则全录。孔疏则有删择,例言已述明。宋元诸儒,则多录朱子之说,闻录钦定御案。清代治经者甚多,注释《三礼》者,多采汉注孔疏,而不轻引御案。因治学应兼采旁收,而引御案则近于别黑白而定一尊,是治学之大忌也。而熊氏作是书则引御案较多。但其超越处在他引御案并不妨碍他重郑注,于宋明人注解亦多折衷采用,故自有其成就也。惜影印是书者据熊氏手指,而未录此经全文,于初学者颇不方便。

猜你喜欢

  • 定庵年谱外记

    二卷。清张祖廉辑,祖廉字彦云,清末浙江嘉善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先是张氏与吴昌授相约搜龚自珍轶事,后吴氏年谱所未备。书中所记多不能考其确切年月,故称外记,可与吴谱参看。此书有1920年张氏排印《镜娟楼

  • 十六观斋经说

    一卷。清何维栋撰。维栋,字研孙,湖南道州(今湖南道县境内)人。光绪癸未(1883)年进士,曾任刑部主事。这部书的大部分是其在江南异阴书院时的课堂作业,由其子积祜辑录整理而成。是书凡说《易》、《书》、《

  • 政典汇编

    八卷。清王芝藻(生卒年不详)撰。王芝藻著有《大易疏义》。此书以“六曹”统天下之事。自周官开始,后世有的沿袭,有的变革,总的都不超出这个范围。取材大抵源于《通典》、《通考》二书。而元明之事则多采自王圻《

  • 秦妇吟

    一卷。后蜀韦庄(836-910)撰。韦庄,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乾宁进士,后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所作《秦妇吟》长诗,在当时颇有名,时人号为“秦妇吟秀才”。亦工词,善用白描手法,在《

  • 春秋内事

    不分卷。无名氏撰,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条)辑。此书不见《隋书·经籍志》及《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亡佚已久,称引者少。黄奭从《太平御览》等书辑得十条。考其所载,大多论述自天地开辟以

  • 古乐义

    十二卷。明邵储撰。邵储身世不详。本书在《明史·艺文志》中没有著录。是书考辨韶乐最详,但邵储不知经传中所讲的韶乐,都是廖廖数语,毫无声律器数可以推究,他以为当时的韶乐就是如此,所以是书牵强附会之处随处可

  • 伤寒缵论 绪论

    各二卷。清张璐(详见《张氏医通》)撰。张氏博览《伤寒论》诸家注本,认为喻昌《尚论篇》、方有执《伤寒论条辨》等书颇得要领,遂以二书注释为主,参以己见,取张机《伤寒论》重分其例,撰成《伤寒缵论》二卷。又以

  • 读礼丛钞十六种

    十六卷。清李辅耀编。李辅耀,生卒年不详,字幼梅,湖南湘阴人,同治庚午(1870年)优贡,光绪丙子副贡,官浙江候补道。事母至孝,当他的母亲徐氏去世守丧时,哀痛倍至,而动辄以古礼行事。将母亲灵柩安葬在长沙

  • 使规

    一卷。明张洪(生卒年不详)撰。张洪,字宗海,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人。明永乐四年(1406年)张洪以行人司行人奉使往谕缅甸,并著有《南夷书》,此书也是归时所作,采古人奉使事迹,勒为一编。共一卷,分为十

  • 石桐先生诗钞

    一卷。清李怀民(1738-1793)撰。据《石桐先生墓志铭》载:“先生名宪噩,字怀民,号石桐,山东高密人。御史李元直之子,李氏三世以宦绩显赫,而怀民及其两弟皆以诗文著名一时。怀民幼时即喜为诗,其天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