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斋书录解题
二十二卷,南宋陈振孙撰。陈振孙(约1186-约1262),曾名瑗,字伯玉,号直斋,湖州安吉(今属浙江)人,一说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著名目录学家。宁宗、理宗之际,历溧水、绍兴、鄞县教授,台州知州,嘉兴知府等。淳珰四年(1244),除国子司业。后官至侍郎,以宝章阁待制致仕。藏书最多,传录旧书至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经近二十年的辛勤努力,编成“书录解题”,因其所居号“直斋”,故名其书《直斋书录解题》。原本五十六卷,分经、史、子、集四录,故书名中称“书录”。全书共分五十三类,在两宋官修书目基础上调整增补了门类。经录十类: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语孟类、谶纬类、经解类、小学类。史录十六类:正史类、别史类、编年类、起居注类、诏令类、伪史类、杂史类、典故类、职官类、礼注类、时令类、传记类、法令类、谱牒类、目录类、地理类。子录二十类:儒家类、道家类、法家类、名家类、墨家类、纵横家类、农家类、杂家类、小说家类、神仙类、释氏类、兵书类、历象类、阴阳家类、卜筮类、形法类、医书类、音乐类、杂艺术、类书类。集录七类:楚辞类、总集类、别集类、诗集类、歌词类、章奏类、文史类。该书没有大序,只有八个类目有小序,用以说明类目的增创和内容的变化。“语孟类”小序,叙其增创之由。“小学类”小序,重新确定该类目著录范围为“文字训诂”,论书法者“列于杂艺类”。“起居注类”小序,重新确定该类目“与实录共为一类,而别出诏令”。“时令类”小序,叙这一类自“子部农家类”列之“史部”的原因。“阴阳家类”小序,叙恢复这一类目之由,“以时日、禄命、遁甲等备阴阳一家之阙”。“音乐类”小序,以“古乐已不复有书”,汉唐以来的乐府、教坊、琵琶、羯鼓之类著述,不应列于经录,故“著于子录杂艺之前”。“诗集类”小序、“章奏类”小序,都叙其别为一类,是因其有单行本即“独行者”。每书各详其卷帙多少、撰人姓名及官称、成书及内容起止、重要序跋摘录等,间有史书考订,谓之“解题”。该书著录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超过南宋官修《中兴馆阁书目》所著四万四千四百八十六卷。其“解题”的参考使用价值,也较《中兴馆阁书目》为优。私人藏书目录在数量、质量方面同时超越官修目录,该书是其转折点。从此,官修目录改记藏书为只记本朝著述,随之兴起补各朝著述的热潮。《直斋书录解题》原本五十六卷,相传明代毛晋有半部南宋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有李盛铎旧藏传抄宋兰挥旧藏本,存二十卷。北京图书馆藏有元抄本,仅四卷(卷四七至卷五〇)。清代四库馆从《永乐大典》辑出,重编为二十二卷,刻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为今之通行本。乾隆四十三年(1704),卢文弨以四库馆本为基础,校以“元本”残卷两种,并“据之定为五十六卷”,恢复原先次第,名以《新订直斋书录解题》,被称为卢校本,稿藏上海图书馆(缺卷八至卷一六)。南京图书馆藏丁丙跋卢校本,青海师范学院藏缪荃孙批校本,北京图书馆藏傅增湘录卢校跋本,均为善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校点本,以“聚珍版”为底本,元抄本及卢校本为主要校本,并附有关该书的评论及作者的事迹,为目前最为实用的一个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