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登封县志

登封县志

三十二卷,清陆续萼修,洪亮吉纂。陆续萼,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任知县。洪亮吉,详见《长武县志》。陆续萼欲重修县志,请示巡抚毕沅,毕即推荐幕宾洪亮吉主纂,续萼欣然同意。亮吉由郑州、密县抵登封,“陟太室、少室,访嵩阳书院暨启母石,手拓三石阙铭,信宿少林寺乃回”。历经四月而志书成。乾隆五十二年(1787)刻印,全书三十二卷。前有河南巡抚毕沅序,河南知府刘文徽序,洪亮吉撰的叙录,目录。分二十八门,为皇德记,舆图记,土地记,山川记,大事记,道理记,风土记,坛庙记,伽蓝记,冢墓记;职官表,选举表;户口簿,会计簿;学校志,名胜志,物产志;循吏传,先贤传,列士传,列女传,逸人传,高僧传;丽藻录,金石录,杂录,序录。此志各门内容,旁征博引,不厌其详,“必无可征,始采旧志及采访事实以补之”。其中尤以土地记、山川记、道理记、坛庙记、大事记为精华所在。然据今人瞿宜颖所著方志考稿,对此编不无非议。如物产志对秦汉经籍中搜集的玉膏、玉浆、矾石等矿产及帝休、灵芝等奇产异物,竟视而不见,不予记载。此外,在资料搜集上亦不免有缺漏,如中岳庙,其建筑规模、制度沿革,坛庙记中只数语了之;少林寺佛教历史,未引《日知录》文等,均为本志编之疏略。此书一经刊出,当被称为善本,后代修志者亦奉为楷模,故流传极广。除原刊本现存多处外,另还有乾隆六十年(1795)补刻本,咸丰五年(1855)重刻本传世。

猜你喜欢

  • 三国志

    六十五卷。陈寿(233-297)撰。陈寿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市)人。陈寿撰《三国志》属私人著撰。因为他“少好学,师事谯周”(蜀国著名史学家)。陈寿在谯周影响下,对史学有兴趣,他

  • 汉诗统笺

    三卷。清陈本礼(1739-1818)撰。陈本礼字嘉会,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生平事迹不详。为嘉庆年间诗人。《汉诗统笺》共包括郊祀歌、铙歌、安世房中歌三部分。陈氏以为读汉诗以上述三种最难读,而这三种诗

  • 三家兵法

    见《汪氏兵学三书》。

  • 周易原始

    六卷。清范咸撰。范咸字贞吉,号九池,钱塘(浙江余杭)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其书只解经文,不涉及十翼,大旨是认为理始于象,象始于画。又认为万物始于阴阳,象始于日月,采取系辞阴阳之义

  • 养鱼经

    一卷。陶朱公(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亡吴国。后游齐国,称鸱夷子皮,到阳地(今山东定陶县西北),称陶朱公。《养鱼经》名为陶朱公撰,实为伪托之作。《养鱼

  • 诗论

    一卷。程大昌(1123-1195)撰。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南宋考据学家。绍兴二十一年进士,曾任太平州教授、吏部尚书等职。著有《禹贡论》、《演繁露》、《易老通言》、《考古论》等。《诗论

  • 后山诗集

    十二卷。宋陈师道(1053-1101)撰。陈师道字履常,又字无己,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平详见《后山谈丛》(辞目)。此集共十二卷。为雍正三年(1725)嘉善陈唐所刊。其中,正集六卷,为魏衍所编《后山

  • 同人集

    十二卷。明清之际冒襄(1611-1693)编。冒襄,字辟疆,号巢民,又号朴巢,如皋(属今江苏)人。冒襄幼有俊才,性至孝。其父冒起宗官吏部郎,被诬下狱,冒襄泣血上书,冤复平。冒襄是清初名士,交游广泛,所

  • 三事溯真

    一卷。明李豫亨(详见《推篷寤语》条)撰。李豫亨于卷首言:“有生所必资者有三事:寒欲衣,饥欲食,蔽风雨欲居,此通古今无贵贱一也。上古崇质任朴,民生易足,及其后古意寝亡。情动于欲,而泰侈生焉。于是始舍其本

  • 正定府志

    五十卷,首一卷。清郑大进纂修。郑大进,广东揭阳人。出身进士。乾隆二十六年(1760)任正定知府。正定府志创修于明嘉靖年间,迄乾隆间已二百余年。郑大进上任后,以“居其地而不能综揽其图籍,守土之耻也”,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