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画史会要

画史会要

五卷。明朱谋垔(生平详见《书史会要续编》)撰。朱谋垔曾续陶宗仪《书史会要》,于是联想及画,便采上古至明能画之人姓名及事迹,而作《画史会要》。书仿陶宗仪之体例,所以名也仿其而起。《书史会要》是止于元代,《画史会要》也于元代止,所录明代画人则另为一卷,列之外域,就连明太祖朱元璋、明宣宗朱瞻基也列于外域,实甚于拘泥。又目录中以宋为第二卷,金、元及外域为第三卷,而书中实以北宋为第二卷,南宋、金、元及外域为第三卷。又削去南宋之号,只以“都钱塘”三字为卷端标目。错迂更甚。究其原因,为明之末年,士大夫多喜著书而又竞尚狂禅,以潦草脱落为高尚,不再以精审为事。所以顾炎武《日知录中说万历以后所著之书皆以“壮月朔”为“牡丹朔”之类。此书材料前四卷明以前多采自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夏文彦《图绘宝鉴》等著作。至明代则全为自行搜辑。第五卷录前人论画之作,多杂芜而不知所从来。此书虽采集不甚丰富,又多疏漏,但宋、元、金、明诸画家颇赖以知其始末。所以《佩文斋书画谱》之画家传中多引此书为据。后世论画者也不可轻看此书。此书成于崇祯四年(1631)。其主要版本有明刊本、八千卷楼抄本。

猜你喜欢

  • 西昆发微

    三卷。清吴乔撰。吴乔又名殳,字修龄,太仓(今江苏太仓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专论李商隐之诗,共三卷。“西昆”因宋杨亿编《西昆倡酬集》而得名。欧阳修《六一诗话》曾称:“自杨(亿)、刘(筠)唱和,

  • 古诗

    古诗其体源出于《国风》。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多哀怨,颇为总杂,旧疑是建安中曹、王所制。“客以远方来”,“橘柚垂华实”,亦为惊绝

  • 元丰九域志

    十卷。王存等奉敕撰。王存(1023-1101),字正仲,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省)人。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历三馆。神宗元丰年间,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 传神秘要

    一卷。清蒋骥撰。蒋骥生卒年不详。字赤霄,号勉斋。金坛(今属江苏省)人。其父蒋衡,字湘帆,后改名振生。以书法名于一时,曾写《十三经》呈乾隆帝,皇上特赐国子监学正。但蒋骥书法不如其父,而特以画名。此书共二

  • 三经谊诂

    不分卷。近人马其昶(详见《毛诗学》)撰。书名所题三经,指《孝经》《大学》《中庸》。在自序中称,圣人之道“莫切于《孝经》,莫辨于《大学》,莫邃于《中庸》。”郑玄认为,《孝经》是孔子所作,马其昶谓非孔子自

  • 读诗商

    二十七卷。清陈保真撰。保真字怀甫,龙阳(今湖南汉寿)人。生平事迹不详。其书博采众说,自诗序以下,《毛传》、《郑笺》、《王注》、《孔疏》、朱子《集传》诸书皆有采录,虽称赅博,但也略嫌驳杂。引成说标明出处

  • 青屿稿存

    清张安絃(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张安絃,字琴父,乌程(今浙江湖州市)人,是稿存无卷数,有人评论称其文以才气胜,而喜于修饰;其诗音节疏放,辞语尚欠锤炼。故而无传世名篇。有清抄本。《四库全书总目》列入

  • 南朝佛寺志

    二卷。清孙文川葺述,陈作霖编纂。孙文川,字伯澄。著有《读书斋诗集》十卷,多记咸同兵兴故闻,被誉为诗史。陈作霖,字伯雨,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平生留心金陵掌故,著有《金陵通传通纪》等书。六朝以来,佛教

  • 宝善堂稿

    二卷。旧本题庆成王宗川撰。不著其名。考《明史》晋王棡第四子济炫封庆成王,其子孙袭封者无宗川之名。集中孔天允序,称王纂世十叶。赵讷跋亦云王祖考安穆王。以世次推之,宗川即荣懿王慎钟之号。穆文熙“诗话”称荣

  • 三松堂墨刻

    八卷。清潘奕隽(1740-1830)书。潘奕隽,字守愚,号榕皋,一号水云漫士,晚号三松老人,江苏吴县(今亦属江苏)人。乾隆己丑进士,曾官户部主事。书宗颜、柳、篆、隶甚为佳妙,几入秦、汉之室;山水画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