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玄学正宗

玄学正宗

二卷。宋俞琰(详见《周易集说》)撰。清人避玄字讳,故《玄学正宗》又作《元学正宗》。据《道藏》本《易外别传》一书后俞琰之子仲温跋文所述,《易外别传》原附《周易集说》之后,因刊《阴符经解》,将《周易集说》(含《易外别传》)、附《符经解》、《沁园春解》三书(皆俞琰所作)共为一帙,同锓诸梓,将于四方高士共之。总名为《玄学正宗》。此书今已难见原貌。《四库提要》著录的《玄学正宗》一书,分上下二卷。其上卷列经传及先儒之说,以阐明《周易》坎离水火之旨;下卷载赋诗各一首,题为《易外别传》,附于《周易集说》之后,又附俞琰关于吕岩《沁园春》解及俞琰《阴符经解》,总名为《玄学正宗》。此书要旨,阐述内丹修炼之道。据俞琰之言,称子时曰坎卦,肾气生,午时曰离卦,心气生,认为内炼之道至简至易,惟降心火于丹田。此说与宋代张伯端《悟真篇》自序所称截然相反。张伯端认为世人以心肾为离坎,配肝肺为龙虎,皆日月失道,铅汞异炉,欲望还丹,必无所就。张伯端和俞琰各持一说,是丹家各有所见,无须深究。而这里所谓《易外别传》,只收一诗一赋,是《道藏》本《易外别传》中所附《玄牝之门赋》及《水中金诗》,原本不题撰者姓氏,列于俞琰及其子后序及跋文之前。据此知其书是后人采摘《易外别传》中的诗、赋而误题《易外别传》,并依俞氏仲温合三书为一帙,总名为《玄学正宗》之说而裒集成书。说明此书非出俞仲温之手,或刊刻之误也有可能。书中所引三书,今各有传本。其中《周易集说》,现载于《四库全书》易类。《易外别传》,载于《四库全书》道家类,明《道藏》也收录有此书。本书所收“一诗一赋”,现载于《道藏》本《易外别传》之后。本书所收俞琰关于吕岩《沁园春》解,现载于《道藏》,题《吕纯阳沁园春丹词注解》。据此三书,可知俞琰内丹说之旨。只是《玄学正宗》一书,传本极少。《四库提要》据江苏巡抚采进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现存《道书全集》本。

猜你喜欢

  • 植物图说

    四卷,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撰。《植物图说》是一部植物学的启蒙读物。全书有图四幅,围绕这四幅植物图作者展开论述,每图及说为一卷。卷一为植物的根,主干、茎、管等输送系统;卷二论树草植物的叶片的各种

  • 觚庵诗存

    四卷。清俞明震(1858-1918)撰。俞明震字恪士,号觚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知兰州府,署甘肃布政使。辛亥革命后,俞明震辞官,卜宅杭州西湖,经年而卒。其人笃好名理,其为诗也,熔铸灵性,如杜甫忧民

  • 榕坛问业

    十八卷。明黄道周(1585-1646)撰。黄道周字幼平,一作幼玄,号石斋,漳浦(今属福建)人。天启进士,选庶吉士,散馆补编修,以终养归。崇祯时任右中允。南明时任礼部尚书。他对“性”、“情”等多有论述,

  • 春秋左传读

    不分卷。章炳麟(详见《春秋左传读叙录》)撰。作者承袭乾、嘉汉学传统,熟练地运用前人的文字音韵学研究成果,广泛地对《左传》和周、秦、两汉典籍进行比较研究,在考订、诠释《左传》古字古词、典章名物、微言大义

  • 郑敷文书说

    一卷。宋郑伯熊撰,伯熊字景望,生卒年不详,两浙路永嘉(今属浙江省)人,宋经学家、文学家。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历官宗正少卿,以直龙图阁知宁国府,卒谥文肃。考伯熊官秩,不曾直敷文阁,或疑伯熊卒后复

  • 鰕游潢潦,不知江海流。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世士此诚明,大德固无俦。驾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俯视上路人,势利惟是谋。高念翼皇家,远怀柔九州。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泛泊徒嗷嗷,谁知壮士忧?

  • 左官异礼略

    一卷。清沈豫撰。豫有《春秋左传服注存》二卷,见前。《左官异礼略》条举《左传》中与《周礼》相异的官制,加以考证。其中有名不同而实相似的,有名同而实不同的,一一加以辨析。此书对研究周代及春秋官制具有一定的

  • 离骚注

    ① 一卷。王树楠(1851-1936)撰。王树楠,字晋卿,新城人。卷首有屈原像,隶书题“三闾大夫”四字,右署“大德九年(1305)八月二十五日吴兴赵孟頫画”,左书“止园摹写”。《离骚》题下有题解一段,

  • 李氏春秋

    一卷。周李氏撰,清马国翰辑。李氏佚名,《汉书·艺文志》儒家《李氏春秋》二篇,叙次于公孙固羊子之间,据此,马国翰认为李氏为战国时人。其书《隋书·泾籍志》、《唐书·艺文志》均不著录,佚已久矣。惟《吕氏春秋

  • 浦城县志

    十三卷,清李藩修,林鸿等纂。李藩,曾任浦城县知县。浦城有志始于明成化。板本无存。后再修于万历三十七年黎民范。三修于顺治七年李葆贞。李藩任县令后,热心修志事。采众说,摭遗事,广为搜讨,又纂成此书。乾隆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