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法言

法言

十卷。汉扬雄(前53-公元18)撰。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雄少而好学,博览群书,以词赋著称于世。中年到京师,为大司马车骑将军王因奇的门下吏,后被推荐给汉成帝。曾随成帝游甘泉、河东、秦岭等地,作《甘泉赋》、《河东赋》,受成帝赏识。平帝五年(公元5年)任命为大夫,王莽氏汉后被贬,但不久又被召为大夫。他一生未做大官,苦心专研哲学,模仿《易》作《太玄》,模仿《论语》作《法言》;还有《方言》、《蜀王本纪》、《难盖天》等文史和天文学方面的著作。扬雄之作,诸史志皆有著录。《汉书·扬雄传赞》中说他写《太玄》时称“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乃作《法言》;史莫大于《仓颉》,而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雄著在传播过程中,有的已佚,如《仓颉训纂》、《乐》、《箴》、《扬雄集》等;而现存的有《太玄》、《法言》、《方言》。不过佚著,自宋以后多有辑本,其主要著作保存完好,并有多家为之作注。这对研究扬雄的思想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法言》包括《学行》、《吾子》、《修身》、《问道》、《问神》、《问明》、《重黎》、《寡见》、《五百》、《先知》、《渊骞》、《君子》、《至孝》十三篇。全书尊圣人,谈王道,主要宣传儒家传统思想。但提出“天地交,万物生”,“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自然之道也”。提倡“学以治之,思以精之”,“多闻则守之约,多见则守之卓;寡闻见无约,寡见者无卓也”。这反映了扬雄唯心主义体系中的唯物主义倾向。总之,扬雄的学说,基本上是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神秘主义思潮相对立的,并对许多神秘主义的观点进行了驳斥,他力图把古代的儒家学说从谶纬迷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版本有宋刻大字本,《纂图互注扬子法言》十卷,晋李轨、柳宗元、宋咸、吴秘、司马光注。元刻《纂图互注》本,《春在堂全书》本。民国二十二年(1933)排印本,改题为《法言义疏》。此本是《法言》注中最详细的本子。1958年中华书局重印《诸子集成》本。

猜你喜欢

  • 过庭录

    一卷。宋范公偁撰。范公偁是范仲淹之后,苏州吴县(今苏州)人。生卒年及仕履生平情况均不详。其书多颂祖德,是作者在绍兴丁卯、戊辰年间,听其父所说,故书名《过庭录》。书中也论及诗文与轶闻杂事等。语言淳厚朴实

  • 前汉书平话

    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别题《吕后斩韩信》。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述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与吕后谋杀功臣事。书题“续集”,当必有已佚失的“正集”,此《续集》从“时大汉五

  • 明名臣琬炎录

    二十四卷,续录二十二卷。徐紘(生卒不详)撰。徐纮,字朝文,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明弘治年间进士,官至云南按察司副史。《明名臣琬炎录》系仿宋杜大圭《名臣碑传琬琰集》而作,以记载明洪武到弘治九朝诸臣事

  • 儒林宗派

    十六卷。清万斯同(详见《庙制图考》)撰。本书记孔子以下迄于明末儒家各派授受源流,各以时代为序,其上无师承后无弟子者,则列入附录。所列仅及人名、字号、师承与弟子,间有籍贯,而无事迹。自朱熹《伊洛渊源录》

  • 新昌县志

    二十卷。清金城修,陈恢纂。金城,曾任新昌县知县。此志为民国八年(1919)铅印本。全书二十卷,分为:卷一舆图、建置,卷二山川、水利,卷三至卷四食货上下,卷五礼制,卷六氏族,卷七大事纪,卷八职官表,卷九

  • 涌幢小品

    三十二卷。明朱国桢(1558-1632)撰。朱国桢字文宁,号平极,别号虬庵居士、平涵居士,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南)人。万历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因与魏忠贤相忤,休致还家,著有《皇明史概》、《大政记》、

  • 朱子不废古训说

    十六卷。附朱注引用文献考略四卷。清李中培撰。李中培字根五,广东梅县(今广东梅县)人。是书系中培在《朱子不废古训说》课稿基础上参稽群籍而成。首叙《论语》、《孟子》及《礼记》、《中庸》、《大学》各注疏源流

  • 南雍志经籍考

    二卷。明梅鷟撰。梅鷟(约1483-1553),字致斋,旌德(今属安徽)人。正德八年(1513)举人,官南京国子监助教,至盐课司提举,集搜辑而成此编。上卷题官本书,末录《天顺年间官藏书目》,著录书名、部

  • 续金山志

    二卷。清释秋崖撰。释秋崖,金山江天寺住持。《金山志》卢见曾辑于百年以前,几经岁月,漫漶消磨,红羊创后,又逾四十年,秋崖时为住持,恐后代法嗣于年久事之后,无以考证之资,遂修辑此志。历时五年,于光绪二十六

  • 毛诗古韵

    五卷。清牟应震撰。此书前有张鹏序及作者自序。作者以为古韵久亡,春秋以后之书,不能作为春秋以前的证据。于是求之于《诗》,故是书以《诗》为主,《诗》合用者则合之,不合者则分之,旁及者则通转之。计分《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