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汇刻太仓旧志五种

汇刻太仓旧志五种

此刻为宋龚明之《中吴纪闻》六卷、宋凌万顷、边实《玉峰志》三卷、边实《玉峰续志》一卷、元杨潓《昆山志》六卷、明桑怳《太仓州志》十卷之汇辑。《纪闻》一书尚有多种刻本,其书葺录吴中故实,既非志体,亦不尽属于太仓,不应归属旧志之列。《昆山志》已有单行刻本,及长沙叶氏之《观自得斋丛书》本,杨铁崖序称二十二卷,而至清时传者仅六卷,殆非全书,然钱竹汀则谓其头尾完具。阮元疑是“成书之后,重为删定”。周中孚《跋昆山郡志》却说是“今考是书十有六门,始记于风俗而不及建置、沿革,次又纪山而不及水,疑其全书阙失,今所存乃残本,后人改卷数以就之,亦未可知也”。《玉峰志》原刻本已佚,此书为现存最早的昆山志书。宋咸淳八年(1272),边实遂会粹古书,和当时所存书籍历时三月而成《续志》,以补前志之缺,正前志之讹,或增前志言而未详者。此志足以备一方之文献。桑氏《太仓州志》,实为鲜见孤本。州人缪朝荃于海虞瞿氏购得,与叶归庵之手钞本、徐菊生之抄本参照校勘,并付梓刊行,太仓旧志才得以保存。《汇刻》刊行于清宣统元年。

猜你喜欢

  • 唐风楼碑录

    十一种,二十一卷,附录二卷。民国罗振玉(已著录)编。十一种为《西陲石刻录》一卷后录一卷、《吴中冢墓遗文》一卷、《芒洛冢墓遗文》三卷续三卷补一卷、《广陵冢墓遗文》一卷附一卷、《昭陵碑录》三卷附录一卷补一

  • 西域三种

    见《大兴徐氏三种》。

  • 天禄识余

    二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略》)撰。是书乃高氏官至礼部侍郎时,广览皇室藏书,杂采宋、明两代儒学,编辑缀撰而成。杭世骏《道古堂集》有此书跋称:“今观其书,……迹其所证引辩说,大半皆袭前人之旧。一二

  • 黄帝内经素问

    二十四卷。唐王冰(710-804)注。王冰,自号启玄子,医学家。《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其名,称为京兆府参军。又《人物志》谓为太仆令,故后人多称王太仆。王冰素习医学,积十二年时间,于唐宝应元年(762

  • 礼记刘氏音

    一卷。晋刘昌宗(详见《周礼音》)撰,清马国翰辑。此书见于《隋书·经籍志》,注云五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没有其目,可见,此书在隋唐时已经散失。陆德明《经典释文》引有九条,又《集韵》

  • 李古余事略

    一卷。清李遂贤、李齐贤合著。遂贤、齐贤皆清末叶江苏上元人。该书记其父李滨生平事迹。李滨字古余,纳资官至浙江通判。晚年做曲阜经学会讲师,卒年六十二。李滨治学颇勤,工书画刻印,著述甚多。行世者有《中兴别纪

  • 越隽厅全志

    十二卷,清孙锵纂修。孙锵,明州人,曾任越隽厅丞。越隽,明以前志无考。清光绪初,厅丞何晒曦以纂辑之任属厅人马忠良,寻旧志,只写本十余页。勤搜博采,粗成四卷。后忠良游定水,始获读四川通志。于是有关越事者,

  • 仓颉解诂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清任大椿辑。按《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无此书,惟《隋志》有郭璞《三仓注》三卷,见于诸书所引者,或称之为《郭璞注》,或称之为《郭璞解诂》,或称之为《

  • 续方言疏证

    二卷。清沈龄撰。龄字与九,江苏江都县人。监生。是编刘岳云跋云:凡一义而有数文,一物而有数名,大半由于方言。方言之不同尤多由于方音,五方气禀有刚柔清浊之殊,因之言语有缓气、急气、缓舌、急舌、长言、短言、

  • 天问阁集

    三卷。明李长祥(1612-1679)撰。长祥,字子发,号研斋,晚号石井道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人。崇祯年间进士,福王时授御史,著有《杜诗新编》、《天问阁集》等。该书主要内容是旧闻轶事,多为疏证史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