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求一术通解

求一术通解

二卷。清黄宗宪(生卒年不详)撰。黄宗宪字玉屏,湖南新化人,师从丁取忠,学习数学于古荷花池(长沙城东北隅)的白芙堂。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黄宗宪于1874年撰《求一术通解》二卷,书前例言称:“一求定母,旧术极繁,至《求一术指》(时曰醇撰),稍归简捷,而约分之理,仍不易明。今析各泛母为极小数根,了如指掌,遇题有多式者,一索无遗。”“一求乘率,旧术先以奇定相求,得奇一,再立天元累乘累加,亦觉眩目。今以定母衍数对列,辗转相减,递求寄数,即为乘率,不立天元。”“一旧术有借用数之法,赘设,删之”。黄宗宪首先简化了旧术的求定母之法,他认为只要把各泛母(即诸问数)分别写成素因数的连乘积,各行定母极容易确定。他说:“今析各泛母为极小数根(素因数),遍视各同根,取某行最多者(次数最高的)用之,余所有弃之不用,两行等多者随意用之。以所用根数连乘之,即得各行定母。”这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最小公倍数方法。他的求乘率方法是:“列定母于右行,列衍数于左行(左角上预寄一数),辗转累减,(凡定母与衍数辗转累减,则其上所寄数必辗转累加),至衍数余一即止,视左角上寄数为乘率。”黄宗宪大胆改革了秦九韶的算法,求乘率时不立天元;当各行定母为1时,他认为可不必求乘率与用数,将秦之旧术删去了。经过黄宗宪的改进。“大衍求一术”成为便于计算的可布列成连贯算式的方法,并被用来解二元一次不定方程。当代中算史家李俨认为,黄宗宪的通解方法,其理由与秦九韶方法原理是一致的,但其列式要比骆腾凤《艺游录》所述的简明(《大衍求一术的过去和未来》载《中算史论丛》第一集)。《求一术通解》的版本有:1876年丁取忠编刻《白芙堂算学丛书》本;1896年黄宗宪撰辑的《古琴古砚斋算术》本;《古今算学丛书》本;《测海山房丛刻》本。

猜你喜欢

  • 诗品

    ① 三卷。南朝梁钟嵘(468?-518)撰。钟嵘字仲伟,颖川长社(今属河南长葛)人。颖川长社钟氏为世族,钟嵘的七世祖钟雅官尚书右丞、御史中丞,父亲钟蹈为齐中军参军。钟嵘在齐永明三年(485)与兄钟岏同

  • 六咨言

    见《咨言》。

  • 朱文端公藏书

    十三种,一百七十六卷卷首一卷附录一卷。清朱轼(详见《周易传义合订》)撰辑。十三种为《周易传义合订》十二卷、《春秋钞》十卷首一卷、《孝经注》一卷附《孝经三本管窥》三卷、《仪礼节略》十七卷图三卷、《大戴礼

  • 四书引左汇解

    十卷。清萧榕年编辑。榕年字霞村,山东莱芜(今山东莱芜)人。是书首有王采珍序,又有榕年自作例言。是书卷一至卷七为《论语》,卷八为《大学》、《中庸》,卷九至卷十为《孟子》,凡四书中记人记事分见于《左传》者

  • 绣吟楼诗钞

    一卷。清谭紫璎撰。谭紫璎,生卒年不详,原名德馨,字凤芝,江西德化人,谭萃清之长女,蔡泽春之妻,清代诗人。此书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刊入嫏嬛别馆《国朝闺阁诗钞》第九集。共收诗十四首。

  • 昌谷集

    四卷。《外集》一卷。唐李贺(790-816)撰。李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其祖上郑孝王亮,系唐高祖李渊从父,故李贺可谓唐王朝宗室后裔,故自以郡望称“陇西”,但家道早衰。李贺七岁能辞章。深得韩

  • 陶情稿

    四卷。明易恒撰。易恒,字久成,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中应荐至京,以老罢归。此编诸诗以古今体类次,既无纤巧秾媚之失,又无刻画雕虫之述。在明初吴中高杨诸杰外,别成一派。人谓:“五言古体优柔

  • 聊斋文集

    三卷。《词集》一卷。清蒲松龄(1629-1715)撰。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人。蒲松龄十九岁应童子试,县、府、道三试皆列第一,中秀才后则科场不利,始终未

  • 中兴小历

    即《中兴小纪》。

  • 春秋词命

    三卷。旧本题明王鏊(1450-1524)撰,王彻注。王鏊字济之,号震泽,江苏吴江人。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历官吏部侍郎。著有《史余》等。王彻自署上海松江人,生平始末未详。是书杂采《左传》所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