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武城县志

武城县志

①四卷。清房万达修,王维明纂。房万达,字君如,辽阳人。贡士。顺治五年(1648)任武城县知县。武城,故鲁地。按县志创修于明隆庆县令金守谅。其刻版毁于战乱,书亦罕见。房万达任县令后,偶获金志残本。其几经审阅,删芜去粗,又作增补,而成是志。《武城县志》顺治七年(1650)刻本。兹篇卷帙有限,而门类繁多,故有些目类仅寥寥数言,失之过简。如武城于春秋时即已立县,其后沿革变化甚多,而兹篇于建置沿革,仅有十分简略的叙述,缺漏甚多,是为此书的一大不足处。②五卷。清刘佐临修,刘尔楫等纂。刘佐临字兴襄,江南颖州人,进士出身,康熙八年(1669)任城武县知县。刘尔楫,邑人。按城武县志,创修于明正德间,因邑圯于河,版章文物遂荡然无存,嘉靖四十四年(1565)知县郑汉复创修邑志,又百余年未修了。这期间,兵燹频繁,所遗旧志,更加残缺不全。刘佐临宰城武县,恐文献湮没,就集邑中绅耆,议举修志,开局征辑,以邑中博学分任采访,延聘刘尔楫任编辑,博观邻志,搜集故闻,例立八款,历三月而志成。《城武县志》康熙九年(1670)刻本。此志于每志之前,有叙论以总其说,末亦附文以点明其义。其中沿革目,考辨详尽,对旧志做了不少改正增补。如习俗,旧志对于一邑之风土人情一字不载,而此志则广收详载。又如旧志不收灾侵,此志则以父老所传,附选举之后,予以记载。综观全书,凡所增补厘订,尚称妥善,为重修地方志中善本。③十卷,图一卷。清赵嗣晋纂修。赵嗣晋字桐严,广德人,进士出身,康熙三十七年(1698)任城武县知县。赵嗣晋莅任后,见邑志虽创于明、再修于康熙年间,惟旧志皆极为简略,且距康熙旧志已30余年,这期间,钱粮户口,尚有增减,人物古迹,亦多异同。即与邑中绅士、父老同为修葺较订,并开馆纂述,网罗采辑,分类别例,缺者补之,冗者删去,历时五月而告成。《城武县志》康熙四十一年(1702)刻本。全书十卷图一卷,分为:卷一舆地志:星野、沿革、山川、社村、风俗、方产,建置志:城池、河堤、官廨、仓廒、邮铺、桥梁、坊表、祠庙、义冢、保甲、兵防;卷二学校志:文庙、儒学、祭器、乐器、书籍、学田、典籍、义学、义田,赋役志:户口、地亩、科制、盐课;卷三至卷四职官志表、职官志传;卷五人物志:宦迹传、文学传、武将传、隐逸传、节烈传、流寓传、武将传;卷六至卷九艺文志:序、记、诗、赋、书;卷十典社志:文祀、乡饮等,秩祀志,古迹志,杂志。卷首有图十八幅。此志体例谨严,记述详确。其中以人物、职官两志记载最精赅。此外,将舆图单列一卷,为它志少见。然学校志、秩祀志、古迹志中,所记尚有重复,可为合并。④十四卷,首一卷。清骆大俊纂修。骆大俊,安徽宣城人,进士。曾任武城县知县。武城县志自顺治七年(1650)县令房万达重修后,虽几经续修,至骆大俊任县令时,查阅旧志,仅余残编断简,无可阅读。骆令因以修志为己任,设局捐款,发凡起例,搜集遗文,网罗近事,几经努力,终成是书。《武城县志》乾隆十五年(1750)刻本。兹篇较旧志所增甚多,凡邑中之典章政俗,均有所记录。体例也无大差错。考证广博,凡引皆清楚标明出处,使读者一目了解。文字虽平平,尚可读。⑤十四卷,首一卷。清袁章华修,刘士瀛纂。袁章华字实庵,崇仁人,举人出身,道光十年(1830)任城武县知县。刘士瀛字沦洲,沧州人,举人出身。袁章华宰城武县后,见邑志之修,为康熙四十一年(1702)知县赵嗣晋,距当时已一百三十余年未有续修了。旧志因年久,文字残缺、版章漶漫,几不可识。他认为邑志反映全邑文化,为政之根本,遂锐意重修新志。道光十年,章华因事赴京,邀沧州名儒刘士瀛同返,聘其总编纂之事,以旧志为蓝本,补其缺遗,增以近事,历五月而稿成,付梓成志。《城武县志》道光十年(1830)刻本。此志体例博大,记载详明,虽承袭旧志而作,而增补甚多。如沿革、封域、古迹、方外等历久不变者,皆因旧志;赋役、兵制、灾祥、人物等,则广为续入。综观全书,纲举目张,门类完备。然因取材极丰,考证记载,尚有舛讹,门类亦有重复,可宜删并。

猜你喜欢

  • 香草校孟子

    一卷。清于鬯(1854-1910)撰。于鬯字醴尊,号香草,江苏南汇(今属上海市)人。有《说文取墨》、《香草校书》等二十三种。是书只《梁惠王》、《公孙丑》两篇。所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谓象人两字合为

  • 孝经后氏说

    一卷。后苍撰。清马国翰辑。后苍字近君,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生卒年不可考,西汉经学家。兼通《诗》、《礼》《孝经》,尤以《礼》名家,武帝时立为博士,官至少府。著作有《后氏曲台记》、《齐诗后氏传》、《

  • 约言

    一名《西原约言》。明薛蕙(详见《西原遗书》条)撰。薛蕙退居西原以后,学养生家之言,后又读《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句,自称有所得,因而撰成此书。全书分为九篇,即天道篇、性情篇、潜龙篇、时习篇、君道篇

  • 金刚经颂

    一卷。梁代傅翕(生卒年不详)撰。傅翕生平事迹不甚详。此《金刚经颂》旧时无单行本,只见于宋杨圭辑金刚经十七家注和明会凤仪金刚经宗通所引。此经颂是唐敦煌写经卷本。有五言颂四十九篇,每篇八句。唯般若颂十六句

  • 秦张诗余合璧

    二卷。明王象晋(约1619年前后在世)编。象晋字荩臣,新城(今山东桓台)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累官浙江右布政使,著有《群芳谱》一书。本书乃以宋人秦观《淮海词》、明人张綖《南湖词

  • 金匮心典

    三卷。清尤怡(详见《伤寒贯珠集》)撰。又称《金匮要略心典》,为尤氏结合多年临床体会编撰而成。专门注释《金匮要略》。因纂注力求得其典要,故名“心典”。卷上载“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等七篇;卷中载“奔豚气病

  • 关中丛书

    八集,五十四种,二百零八卷。民国宋联奎编。宋联奎,陕西西安人。邵力子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时,认为东南各省,或一省,或一郡一县都有郡邑丛书,而陕西尚无,于是延请宋联奎主持编纂。是书上自汉唐,下至清代,凡乡贤

  • 家范

    十卷。宋司马光撰。是书卷目与《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相同。首列《周易·家人》卦辞,及节录《大学》、《孝经》、《尧典》等诸篇之语为全书之序。以诸经治家之语为纲领,其大旨归于义理。全书十九篇,皆用裒

  • 吴中平寇记

    八卷。清钱勖撰。钱勖生卒年不详,江苏无锡人,曾任内阁协办侍读,撰文中书,历保府道。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李鸿章组建淮军,在外国侵略者支持下和太平军激战;升任江苏巡抚后,伙同戈登“常胜军”屠杀太平军。钱勖

  • 丧服经传补疏

    二卷。叶大庄撰。大庄生卒年及事迹不详。福建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光绪年间著成是书。此书没有序和跋。卷一从斩衰三年章到齐衰三月章;卷二从大功章到记。此书颇有新义。其可取者,如引张尔岐说,认为《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