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李虚中命书

李虚中命书

三卷。旧本题鬼谷子撰。唐李虚中(762-813)注。李虚中,字常容,魏侍中李冲八世孙。进士及第,元和中官至殿中侍御史。翰愈曾为作墓志铭,见于《昌黎文集》,墓志铭说:“最深五行书,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干相生胜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寿夭贵贱利不利,辄先处其年时,百不失一二。”后世星命之学者,皆以李虚中为祖。韩愈虽称其汪洋奥美,万端千绪,但未言所著之书。《唐书·艺文志》也不载此书之名。至宋志始有《李虚中命书格局》二卷,郑樵《艺文略》则作《李虚中命术》一卷、《命书补遗》一卷。晁公武《读书志》又作《李虚中命书》三卷。《焦氏经籍志》于《命书》三卷外,又有《命书补遗》一卷。以上各种名目卷数皆参差不合,世间传本久绝,无以考证其异同。唯《永乐大典》所收尚多完具,卷帙前后亦颇有次第。《四库全书》著录时即依《永乐大典》本,按晁公武所列目厘为三卷。书前有李虚中自序一篇,称司马季主于壶山之阳遇鬼谷子,出逸文九篇,论幽微之理,虚中为掇拾诸家注释成集云云。近人余嘉锡认为并非李虚中注鬼谷子书,而是李虚中自著。他在《四库提要辨证》中指出其理由:诸书著录时皆名《李虚中命书》而不名《鬼谷子命书》,晁公武《读书志》则明言“李虚中撰”,而不是鬼谷子撰。至于书前《自序》,乃是后来术士所伪托,因为所谓“逸文九篇”,书中根本没有九篇。关于此书的卷数,余嘉锡认为:三卷中李虚中原书只二卷,另一卷是后人所作的《命书补遗》。此三卷本的卷上,首论六十甲子,凡六十一条,注以为是鬼谷子之说,然其文词鄙俚,与中、下二卷迥异。实际上,这一卷就是后人的《命书补遗》,而不知何以为“卷上”,本末倒置。《永乐大典》收之亦误。对于书中所论命术,后世皆以为李虚中只用生年、月、日而未及“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持此观点,以为书中前半未论时,与韩愈所作墓志相合,而后半多称四柱,其说始于宋时,与前文相谬。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认为后面四柱本属李虚中之文,李虚中命术也本有“时”的因素,认为韩愈所谓的“日辰”即是指时。同时还有两个有力的证据,一是朱松《韦斋集》卷十《送日者苏君序》说:“推步人生时之所值,占其贵贱寿夭,自周以来有之矣,至唐殿中侍御史李虚中,始以造诣精奥之思尽发其秘。”二是洪适《盘洲集》卷三十五《送王秀才序》说:“唐李虚中始以人之初生岁、月、日、时,推其十母十二子相生相克,以逆知人之耆折、贵贱、休咎。”可见余嘉锡所言有理。有《墨海金壶》本、守山阁刊本、《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猜你喜欢

  • 半轩集

    十四卷。明王行(1331-1395)撰。王行,字止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少授徒于城北齐门。洪武初,有司延为学校师。后馆凉国公蓝玉家。蓝玉荐之太祖朱元璋,得召见。蓝玉诛,王行亦坐死。事迹具载《明史·

  • 诚意伯文集

    二十卷。明刘基(1311-1375)撰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江浙行省都事,因与元朝统治者发生矛盾,充弃官隐居于青田山中。元至正二十年(1360)至应天(

  • 浯溪新志

    十四卷。清宋溶纂修。宋溶字怀君,四川成都人,举人,乾隆三十二年(1767)任祁阳县令。浯溪在祁阳县五里,流入湘江,有清江、白河汇水注之,是为名胜地。宋溶任祁阳县令后,览浯溪之盛,慨慕前贤。民事之余,殷

  • 集神州塔寺三宝感通录

    六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集神州塔寺三宝感通录》一书,古作三卷,金陵刻经处刻本开为六卷,是道宣于麟德元年(664)六月在长安南郊清官乡净业精舍集成。全书共分三章。第

  • 诚斋挥麈录

    一卷。伪题宋杨万里(1127-1206)撰。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历知奉新县、国子监博士、太常博士、太子侍读、知筠州、江东转运副使等。今检其书,实从王明清《挥麈录》中

  • 象州志

    ①四卷,清李宏湑、苏洪、陆蔼吉修,蒋日莱、吴光升纂。李宏湑,江南甘泉(今江苏江都)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任知州。苏洪,江南甘泉(今江苏江都)人,监生,乾隆间任柳州府通判,二十七年(1762)知州

  • 孔北海集

    一卷。汉孔融(153-208)撰。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西南)人。孔丘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少慧,性孝友,好学博览。年十岁,见李膺,膺与宾客均奇之。独太中大夫陈韪讥他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他

  • 垛积比类

    四卷。清李善兰(详见《方圆阐幽》撰。这是自朱世杰《四元玉鉴》之后讨论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最优秀的著作,也是李善兰的代表作。自序中不详撰著年月,当代中算史家李俨、钱宝琮认定其时当在1859年之后,而李迪则

  • 苏愚山洞续集

    三十卷。明李应策(约1597年前后在世)撰。朱应策,字成可,号苍门。陕西蒲城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任邱知县。以两遭居忧历成都安阳,举卓异。徵授刑部给事,历太常少卿左通政。后归隐

  • 严永思先生通鉴补正略

    即《资治通鉴补正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