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本经疏证 本经续疏 本经序疏要

本经疏证 本经续疏 本经序疏要

本经疏证》十二卷,《本经续疏》、《本经序疏要》八卷。清邹澍(1790-1844)撰。邹澍字润安,号闰庵,武进(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博览群书,精诗文,通医理。著有《伤寒通解》、《伤寒金匮方解》、《医经书目》、《医经杂说》等书。此书以《本经》、《别录》为经,以《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外台秘要》为纬,取其中所载药物、配伍理论,注疏《神农本草经》,历时六年而成此书。其中《本经疏证》撰于道光十二至十七年(1832-1837),载药一百七十三种,皆为张仲景所用之方,间或以他书中所载补仲景之书所未备。《本经续疏》中载药一百四十二种,予以疏解。道光二十年(1840)撰成《本经序疏要》,书中以病为纲,归类常用药,以便临证检索。备论诸药先录《本经》、《别录》等书药论作为正文,续引述前人本草介绍的形态等,附列后世药论(以卢子繇、刘若金二人药论居多)以及邹氏自己的解说,以辨析药性及其运用为主,汪氏认为“一人效技,必备数十百药而用始周,一药意旨,必历数十百人而情乃确。”此书引证渊博,所言必有所本,“凡经史子集,释典道藏,泰西域外之书,佐引无遗。”书中并记载了作者访问民间“村夫圃叟”所得的用药经验。论药能将《本经》等书所载药性与古方用药结合起来。对仲景医书用药规律研究入微,一药见于数方,用法之差异,多能仔细推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除药性讨论外,还兼论药物品种,把论病、议方、述药贯穿起来。故近人谢观认为此书“最为精博”,对研究《神农本草经》以及古代方剂有一定参考价值。有道光十二年(1832)刻本、咸丰八年(1858)歙县洪氏刊本、同治十二年(1873)友经堂重刻本、常州长年医局重刊本。

猜你喜欢

  • 焦氏说楛

    见《说楛》。

  • 俗语典

    近人胡韫玉、胡怀琛编。搜辑常用俗语、谚语、成语等,凡七千二百余条。仿《康熙字典》,按部首编排。每条注出处,不加解释,间或加按语,内容颇丰富。有上海广益书局1922年版本。

  • 岱南阁丛书

    二十种,一百六十三卷。清孙星衍(1753-1818)编辑。孙星衍字伯渊,一字渊如,号季述,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五十二年进士,曾任山东按察使、布政使,后因病归里。初以文学著称,与洪亮吉、黄景仁

  • 心响往斋用陶韵诗

    二卷。《壬癸诗录》一卷。《于南诗录》二卷。清孔继(?-1858)撰。孔继字宥函,山东曲阜人。生年不详。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刑部主事,改南河通判。归养后时逢太平军进攻,江浦大营失陷而阵亡。其人

  • 广雅疏证

    二十卷。前十八卷为清王念孙著,后二卷署“引之述”,盖念孙存其子习业之说。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号石臞(又作石渠),江苏高邮县人。清代著名学者,精音韵、文字、训诂之学。乾隆四十年(177

  • 和硕怡贤亲王行状

    满汉文各一卷。清张廷玉(详见《明史》)撰。和硕怡贤亲王名允祥,为清圣祖第十三子。因助清世宗胤禛夺取皇位,被封为怡亲王。雍正元年(1723年)总理户部。三年(1725年),命理京畿水利。四年(1726年

  • 榕村集

    四十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作者生平详见《周易通论》(辞条)。是集为乾隆元年(1736年)其孙李清植所校刊,其门人李绂为序。惟诗下注自选字,则余皆清植排纂。凡《观澜录》一卷,《经书笔记》

  • 菇中随笔

    三卷。明末清初顾炎武(见《日知录》)撰。炎武一生好学,遇有学术治道,皆“细书札记,述往俟来”。《菇中随笔》系其读书心得,随时提笔记载而成,何焯题序称“其用意岂止博闻强记,蕲胜于不说学者哉”。文中多琐碎

  • 残本诸儒奥论策学统宗

    二十卷。元谭金孙编。谭金孙,字叔金,号存理,自称古云人。不知古云为何地。是编杂选宋人议论之文,分类编辑,以备程试之用。凡后集八卷、续集七卷、别集五卷,而阙其前集。盖不完之本。原本又以陈绎曾《文筌》、石

  • 东岩集

    六卷。明夏尚朴(1466-1538)撰。夏尚朴,字敦夫,号东岩,广信永丰(今江西永丰县)人。少师娄谅。正德初赴京会试,见刘瑾乱政,不试而归。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官至南京太仆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