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本经疏证 本经续疏 本经序疏要

本经疏证 本经续疏 本经序疏要

本经疏证》十二卷,《本经续疏》、《本经序疏要》八卷。清邹澍(1790-1844)撰。邹澍字润安,号闰庵,武进(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博览群书,精诗文,通医理。著有《伤寒通解》、《伤寒金匮方解》、《医经书目》、《医经杂说》等书。此书以《本经》、《别录》为经,以《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外台秘要》为纬,取其中所载药物、配伍理论,注疏《神农本草经》,历时六年而成此书。其中《本经疏证》撰于道光十二至十七年(1832-1837),载药一百七十三种,皆为张仲景所用之方,间或以他书中所载补仲景之书所未备。《本经续疏》中载药一百四十二种,予以疏解。道光二十年(1840)撰成《本经序疏要》,书中以病为纲,归类常用药,以便临证检索。备论诸药先录《本经》、《别录》等书药论作为正文,续引述前人本草介绍的形态等,附列后世药论(以卢子繇、刘若金二人药论居多)以及邹氏自己的解说,以辨析药性及其运用为主,汪氏认为“一人效技,必备数十百药而用始周,一药意旨,必历数十百人而情乃确。”此书引证渊博,所言必有所本,“凡经史子集,释典道藏,泰西域外之书,佐引无遗。”书中并记载了作者访问民间“村夫圃叟”所得的用药经验。论药能将《本经》等书所载药性与古方用药结合起来。对仲景医书用药规律研究入微,一药见于数方,用法之差异,多能仔细推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除药性讨论外,还兼论药物品种,把论病、议方、述药贯穿起来。故近人谢观认为此书“最为精博”,对研究《神农本草经》以及古代方剂有一定参考价值。有道光十二年(1832)刻本、咸丰八年(1858)歙县洪氏刊本、同治十二年(1873)友经堂重刻本、常州长年医局重刊本。

猜你喜欢

  • 受恒受渐斋诗文集

    十二卷。清沈日富(?-1869)撰。沈日富江苏吴江人,字沃之,终身不仕。文章师承桐城派,酌之唐文、宋理,讲究义法、词章,不枝不蔓,不为浮词,严谨有余,灵动不足。是集卷一收《入厩修容解》、《三让解》、《

  • 碧湖集

    二卷。释水光(生卒年未详)撰。释永光,字海印,湖南益阳人。此集为永光卒后友人西山逸士溥儒为之选刊者。计诗二百六十余首,分为二卷。上卷为五古及五律。下卷则七律及五言绝句。其诗气体高妙,音节自然,以五律为

  • 学诗缺疑

    二卷。清刘青芝撰。青芝字芳草,襄阳(今河南襄城)人,生卒年不详。雍正丁未进士,选庶吉士,未散馆卒。该书卷首有雍正辛亥作者自识,其书大旨尊诗序,兼取毛传郑笺及苏辙诗传,而驳朱熹诗集传。书中多引旧说,凡所

  • 易象妙于见形论

    一卷。辑佚书,晋孙盛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孙盛字安国,太原中都(今山西太原一带)人,为桓温参军,官至秘书监,加给事中。其事见于《晋书》本传。一生著述宏富,《三国志》注中之《晋阳秋》

  • 野庵文集

    十卷。明吴宣(约1470前后在世)撰。吴宣,字师尼,号野庵,崇仁(今江西崇仁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景泰四年(1453)举人,授左军督府经历,改中府,升镇远府知府。著有《野庵文集》。此集系其门人王君

  • 转注考

    《比雅》亦名《转注考》,详见《比雅》。

  • 古铜爵书屋金石文补遗

    一卷。清宋世荦撰。宋世荦,字确山,河南商丘人。官扶风县知县。书前为目录,书末附咸丰十年(1860)孙三锡跋。书中所录金石文,仅有二十种,除汉右扶丞李禹题名为王森文搜集以外,多为宋世荦自己搜得。如后魏魏

  • 故宫方志目

    一卷,附录一卷,索引一卷。江瀚编。江瀚(约1857-1935),字叔海,福建长汀人,宣统中官河南布政使。此为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存府州县志目录。当时清内阁所藏方志多移管于北平图书馆,但清史馆购收者则移藏

  • 绿杉野屋集

    四卷。清徐以泰(约1766年前后在世)撰。徐以泰字陶尊,德清(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国子监生。乾隆二十二年(1757)官阳曲县知县。徐以泰工诗。其诗皆早年所作,故骨格未就,而时有隽句。该书《四

  • 音同义异辨

    一卷。清毕沅撰。参见《说文解字旧音》。是书把《说文》中本为一字(即异体字),经典或世俗别为二义的字汇为一编,本着许慎据形著训的原则加以考辨。例如:“求”“裘”、“裳”“常”、“祀”“禩”、“祐”“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