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帘集
七卷。清陈箴(约1671前后在世)撰。陈箴,字于宝,龙溪(今福建漳州)人。生卒年不详。由贡生官连城县教谕。著有《晚帘集》。是集为陈箴诗文集。凡七卷,文三卷、诗四卷。诗集前三卷以古、今体诗、律诗、绝句等分体编次,第四卷则诸体混杂,盖为续刻而成。其文多杂偶句,不古不今,殊为不类。其诗虽多为古体,却不遵格律,诗格不高。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七卷。清陈箴(约1671前后在世)撰。陈箴,字于宝,龙溪(今福建漳州)人。生卒年不详。由贡生官连城县教谕。著有《晚帘集》。是集为陈箴诗文集。凡七卷,文三卷、诗四卷。诗集前三卷以古、今体诗、律诗、绝句等分体编次,第四卷则诸体混杂,盖为续刻而成。其文多杂偶句,不古不今,殊为不类。其诗虽多为古体,却不遵格律,诗格不高。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五卷。清方申撰。方申,生卒年不详,字端斋,江苏仪征人。本姓申,少孤家贫,其舅姓方,取方申为子,由此改姓方,以申为名。由于家中贫困,常受雇于人,为之撰写为生。事母至孝,只要是自己第一次吃的东西,一定先用
一卷。明张紞(?-1403)撰。张统,字昭季,富平(属陕西)人,生年不详。洪武中举明经,建文时为吏部尚书。著有《云南机务钞黄》、《冢宰文集》。是集为明嘉靖中富平训导王道所辑。王道在序中称,“烽火之余,
无卷数。清蒋家驹(详见《尚书义疏》)撰。此书以胡安国《春秋传》之说为蓝本并融入自己的看法,然而既未能避免胡《传》牵强苛刻的弊病,作者自出之新意也往往流于穿凿臆断;且作者理路似欠明晰,多有“后文每事示讥
二卷。清廖平撰,其弟子黄熔笔述。此书卷前附有《周礼新义凡例》四十七条。卷一为《天官冢宰》,卷二为《地官司徒》,《春官》以下皆缺。此书不信《周礼》为周公所作,乃是七十子之传。以《周礼》为书传,如《王制》
一卷。清郝懿行原撰,清王念孙刊误。是编前有共和八年己未(1919年)罗振玉序。是编原写本旧藏贵阳陈松山家,首尾朱墨烂然,凡一语有未安,一字有讹脱,均以朱笔订正。以书迹观之,多出念孙手,间有一二为引之所
四卷。元杨瑀撰。生卒年不详。杨瑀字元诚,杭州人。天历间,擢中瑞司典簿,后官至中奉大夫,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书后有作者自序,称此书是其归老山中以后所作,故名《山居新语》。内容比较庞杂,凡朝廷典章制度、
六卷(已佚),郑樵(1103-1162)撰。郑樵字渔仲,晚年居于闽夹漈山中,学者称为“夹漈先生”。南宋史学家。他于史学推崇司马迁、刘知几;于学术注重实地考查、不空谈心性。对天文、地理、博物,音韵也有丰
二卷。北宋黄伯思(1079-1118)撰。黄伯思字长睿,别字霄宾,一说号霄宾,又号云林子,邵武(今属福建)人。元符进士,历通州司户、河南府户曹参军、校书郎、秘书郎等。卒年仅四十岁,但学问淹通,李纲为其
不分卷。清夏昆林撰。夏昆林清末人,籍江苏高邮。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其人少负异才,不乐仕进。诗学于父,而练于酬唱。《槿花村吟存》一帙,事不出家庭,足不越里党,或看花而步月,或即景以怀人,皆形诸笔端。虽然
十卷。朝鲜洪钟辑。洪钟,题衔为资宪大夫南绫君。朝鲜国王一向注重文献的编纂、整理,他觉得《大典》、《会通》等书叙事过简且有遗漏,于是命洪钟将六官诸司衙门典籍予以整理、汇集,编为一部书,命名为《六典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