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公羊传解诂

春秋公羊传解诂

十一卷。何休(129-182)撰。何休字邵公,任城樊(今山东曲阜)人,东汉著名经学家。据《后汉书·何休传》,何休“为人质朴讷口,而雅有心思,精研六经,世儒无及者”。善历算,尤好《公羊春秋》。曾以列卿子诏拜郎中,然非其所好,遂托病辞归,亦不仕于州郡。后为太傅陈蕃所辟,参与政事。及蕃败、罹党锢。覃思不窥门十七年,撰《春秋公羊解诂》,后世传为“何氏学”。何休一生著述很多,除此书外,还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等著作,还曾注《孝经》、《论语》。据《隋书·经籍》,还曾撰《春秋汉议》、《春秋议》两书。党禁解,何休辟为司徒。时君臣上表言何休道术深明,宣侍帷幄,但为佞臣所不悦,乃拜议郎。屡陈忠言,再迁谏议大夫。《公羊》于汉景帝时立于学官,两汉之世,以胡母子都、董仲舒为首的治《公羊春秋》者代有其人。何休因感“传《春秋》者非一,(《春秋》)本据乱而作,其中多非常异义可怪之论。说者疑惑,至有倍经任意反传违戾者,其势虽问不得不广,是以讲诵师言至于百万犹有不解。时加酿嘲辞,援引他经句读,以无为有,甚可闵笑者,不可胜纪也。是以治古学、贵文章者谓之俗儒。至使贾逵缘隙奋笔,以为《公羊》可夺,《左氏》可兴。”因此,何休“窃悲”之余,乃“略依胡母生条例,多得其正”,撰成此书。何休的《解诂》是解传不解经,应是当时经传异本而行之故。一般认为,《春秋》三传中,《左传》传事不传义,《公羊》、《穀梁》则传义不传事,大抵正确。《公羊》所传之“义”,西汉著名经学大师董仲舒总结为三统、十指、六科、五始等等,而核心是三统。《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云:“汤受命而王,应天变夏作殷号。时正白统,亲夏、故虞,绌唐谓之帝尧,以神农为赤帝。文王受命而王,应天变殷作周号。时正赤统,亲殷、故夏,绌虞谓之帝舜,以轩辕为黄帝,推神农以为九皇。故《春秋》应天作新王之事,时正黑统。王鲁、尚黑、绌夏、亲周、故宋。”何休发展董仲舒之三统说,又创三世说。隐元年十二《经》“公子益师卒”,《传》云:“远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何休《解诂》云:“所见者,谓昭定哀,已与父时事也;所闻者,谓文、宣、成、襄,王父时事也;所传闻者,谓隐、桓、庄、闵、僖,高祖、曾祖时事也。异辞者,见恩有厚薄、义有深浅……于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哀乱之中,用心尚粗糙,故内其国而外诸夏。先详内而后治外,录大略小;内小恶书,外小恶不书;大国有大夫,小国略称人;内离会书,外离会不书是也。于所闻之世,见治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书外离会,小国有大夫……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用心尤深而详。故崇仁义、讥二名……所以三世者,礼为父母三年,为祖父母期,为曾祖父母齐衰三月,立爱自亲始。故《春秋》据哀录隐,上治祖称。所以二百四十二年者,取法十二公,天数备足,著治法式。义因周道始坏,绝于惠隐之际。”《春秋》详近而略远,此本传闻与所闻所见不同之故,何氏则据礼而创三世之说,甚为妄诞。又曰谓《春秋》之所以有二百四十二年,恰好十二公,乃是为了使“天数备足”,此显然是受了谶纬学之影响,更为荒诞不经。除三世说外,何休还有三科九指、五始、六辅、二类、七等说。“隐公第一”下徐彦疏云:“问曰:《春秋说》云,《春秋》设三科九旨,其义如何?答曰:何氏之意,以为三科九旨正是一物。若总言之,谓之三科。科者,段也。若析而言之,谓之九旨。旨者,意也。”……故何氏作《文谥例》云:“三科九旨者,新者、故宋,以《春秋》当新王,此一科三指也;又云,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二科六旨也;又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是三科九旨也。”徐彦又引何休《文谥例》云:“五始者,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是也;七等者,州、国、氏、人、名、字、子是也;六辅者,公辅天子、卿辅公、大夫辅卿、士辅大夫、京师辅君、诸夏辅京师是也;二类者,人事与灾异是也。”《春秋公羊》学由西汉董仲舒发韧,到何休时才告成立。如果说董仲舒是《公羊》学的奠基者,何休就是汉代《公羊》学的集大成者。何休的《公羊》学虽曾遭到诸如郑玄、刘敞等人的批判,但却一直保持着《公羊》学的正统地位。特别是到了清代,常州学派的庄存与于众经中首推《公羊传》,撰《春秋正辞》,阐发《公羊传》及何休《解诂》之说。其后孔广森撰《公羊通义》,进一步阐发何氏之说,刘逢禄又著《公羊何氏释例》、《公羊何氏解诂》等书,发挥何氏之说。现存朱淳熙抚州公使库刻本、宋绍熙二年余仁仲万卷堂刻本、宋景德本、明隆庆本、明覆李元阳本、汪氏问礼堂仿宋绍熙刻本等。

猜你喜欢

  • 论语张氏注

    一卷。晋张凭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凭字长宗,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司徒左长史。《隋书·经籍志》载梁有司徒左长史张凭注《论语》十卷,亡。《经典释文·叙录》载《论语》张凭注十卷。《唐书·艺文志》载《论

  • 淮海居士长短句校记

    一卷。清朱孝臧(1857-1931)撰。朱孝臧原名祖谋,字古微,号沤尹,又号疆村,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光绪进士,官礼部侍郎。词风近于吴文英。辛亥革命后多怀恋清室之作。有《疆村语业》。对辑校词籍用力甚

  • 说文新附考

    六卷。清郑珍(1806-1864)撰。郑珍字子尹,晚年号紫翁,又号巢经巢主,祖籍吉水(今属江西),贵州遵义人。道光十七年(1837)举人,官荔波县训导,后诏赴江苏以知县补用,未行而卒。工诗,为晚清宋诗

  • 人与微生物争战论

    一卷。英国礼敦根(生卒年不详)撰,英国傅兰雅(详见《化学卫生论》)译。礼敦根,曾于上海行医。光绪十七年(1892)春天在上海会集西方人讲演微生物之理。傅兰雅翻译所讲内容,刊之于《格致汇编》,成为此书。

  • 学言诗稿

    六卷。元吴当(1299-1363)撰。当字伯尚。吴澄之孙。崇仁(今属江西)人。以荫授万亿四库照磨,荐为国子助教。预修宋、辽、金三史。迁翰林直学士,累官至江西行省参知政事。陈友谅陷江西,被拘于江州,终不

  • 二程学案

    二卷。清黄宗羲(1610-1695)撰。黄宗羲(见《宋元学案》)。此书一卷专门辑录二程(程颐、程颢)的语录,另一卷辑录前人对二程学说的评论,后由作者之子黄百家在每条目之下加上评论之语续写而成。作者虽然

  • 新曲六种

    十二卷。清夏纶(1680-1753)撰。夏纶字言丝,又字惺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诸生。本书又名《惺斋六种》,所收六种传奇皆三十二出。其一是褒忠传奇曰《无瑕璧》,取材于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写铁铉

  • 蓟州志

    八卷。清张朝琮修,邬棠等纂。张朝琮,浙江萧山人,曾两任蓟州知州。邬棠,浙江嘉兴人,曾任渔阳驿丞。康熙四十一年(1702)张朝琮二次出任蓟州知州后,感前人所修旧志过于简略,多有疏漏,因聘邬棠重新纂辑,于

  • 周易观象

    四册。清蒋绍宗撰。绍宗字湜庐,吉林长白县人,嘉庆举人,官至湖南石门、沪溪、浏阳等县知县。此书系其官湘潭时所著,不分卷数。书前有河图、洛书、小横图、大横图、先天图、圆方之图、后天图。分上下经、上下系、说

  • 尚书古文辨惑

    二十二卷。清张谐之撰。张谐之字敬斋,河南灵宝人,清末学者,生卒年不详。此书与洪良品《古文尚书辨惑》同作于光绪年间,刊印稍晚于洪良品之书。此书攻击最甚者,为阎若璩,认为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所定九十